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百花】高天厚土

甘肃日报 2013-11-14 20:20 大字

【百花】高天厚土

□ 王忠民

这一天,我们在全国人大代表、读者出版集团总经理彭长城的带领下,奔赴华池县怀安乡,开展对当地农民的帮扶工作。

怀安乡地处华池县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小乡镇。经过千年的时间,大山外的世界早已步入人类文明的新征程,而这里似乎忘记了前进,依然黄牛耕地,依然摇轳打水,依然大襟盘扣……我们这次重点帮扶的对象杨西掌村和小城子村,都是条件比较差的村子,不少的土窑,远远看上去像远古的遗址似的。村子里几乎看不到人,晚饭后伫立在塬上时,看到三五个垂老的农人,走向了黄昏深处的土窝窝。这情景,几欲使人垂泪,真是跟昏鸦飞向土崖上的巢穴好有一比。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可水恰恰又是切割、损害黄土地貌的罪魁祸首。七八月份以来的多次降雨,让这里路断窑毁。我看到,小城子村的大部分人家,窑洞最里面靠土崖的那部分,都被雨水冲垮了,让人奇怪地联想到了腰部骨折的人。这一切,使本来就不富裕的生活更增加了一份负担。这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很少有待在家里做农活的,留在村子里的都是老弱病残者和孩子。比如杨西掌村的杨茂粉家,丈夫几年前坠崖身亡,一双儿女也进城打工,只留下她一个人在家,虽已年近半百,却要独自耕地种田,里外忙活。这是一个大堰河似的中国农妇。她行动迅速、灵巧,她的面孔,在不经意中,你会觉得板板的,不愠也不悦,但仔细看,却目光温柔,眼角始终挂着赶不走的笑意。记得我们在她家的那片玉米地里掰玉米时,风吹得玉米地沙沙作响,看那些玉米,一个个腰板挺得笔直、姿态傲慢,就像在朝会上喧哗的官员一般,可是杨茂粉提着镰刀,刀起秆折,刷刷刷,那片玉米霎时便个个直挺挺地倒在了她的身后。起初,我们在她放倒的玉米秆上,费了好大劲愣是掰不下玉米棒子。她见状麻利地走过来,用手握住棒子,轻轻一旋再一折,玉米棒子便乖乖地被扭下来。在她的示范下,只一会儿,掰玉米这活我们便上手了。当我剥开一个个玉米棒子的外衣时,就会被玉米棒子的丰盈、质朴、简单而打动,我感到,那些玉米颗粒像是骨碌碌地用明亮的眼睛在瞪着我们。从杨茂粉的玉米地出来,心情略有些开朗。路上看到或大或小的玉米地,玉米棒子摘完了,但玉米秸砍倒后还没拉回家,它们躺在地里,好像是谁把它们的孩子抢走了,都伤心地晕倒了。想到这样的比喻,一个人情不自禁地笑了。路过杨茂粉的家时,看见她家的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并不见一点鸟屎和一根鸡毛;院落敞亮,没有一处阴影。走进厨房,只见五六个枣红色的瓷坛子,它们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从小到大依次摆在灶台上,都静静地立在那里等着主人揭盖取物。这一切,无不在告诉我们,在这个小山村里,哪怕是只有一个家庭主妇的家,也不能懒散、凑合,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也许小农经营的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早已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我常常想,中国的脊梁和底气却正是依靠这些朴素无华的底层农民支撑起来的,乡土社会是我们永远不可割断的根,不可忘记的本。也许我们应该对快速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提出质疑,难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丢弃我们的家园才叫所谓的发展?难道我们每个农民只有进城这一条路可走才能摆脱贫穷?

通过这次双联活动的实践,我想答案不是唯一的。尽管城市化是不可改变的时代趋势,但短期内城市不可能吸纳所有农村过剩劳动力,一窝蜂进城的农民不如归去,在熟悉的故土,在父母身边,建设自己的家园。我们的家园已经荒芜,乡村这块为国家现代化提供过无数资源的不安分的土地,如今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疲惫的牛羊,它们像夕阳下摇曳的树影:落寞、凄凉。当夕阳下这些孤独的身影要永远从地平线上消失的时候,我想,我们的乡村自此便成了传说。不如归去!趁着我们的老人还没有被疲惫和繁重的农活击垮,不如归去,接过他们手中尚有余温的镰刀和犁头;趁着我们的土地还未失去生产力,不如归去,用热情翻耕我们的田园、撒下希望的种子……

我想,这也正是我们进行双联活动的意义所在。农民工不再一窝蜂奔向城市,可是乡村怎样才能给他们提供同样的机会?先富起来的城里人应该走下去,有能力的企业应该走下去,走到哪里,就将机会和商机带到哪里。也许在城市生活更经济和便捷,也许城市更容易呈现我们的繁荣和兴盛,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放弃农村,忘记那片广阔的田地。只有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

新闻推荐

加强创新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创新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王玺玉在庆阳调研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时要求加强创新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报兰州12月12日讯(通讯员宋磊)12月10日至12日,副省长王玺玉在庆阳调研指...

华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