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托起群众致富梦 合水县改革开放40年四大优势产业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何强 通讯员 谢丽娜
合水县位于甘肃省的最东部,总人口18.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49万人。改革开放40年来,合水县从最基本的解决温饱目标开始,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优势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持续加大优势产业扶持和培育力度,苹果、瓜菜、畜禽、苗林结合培育四大产业蓬勃发展。
栽下“致富果”摘掉“穷帽子”
上世纪80年代初,合水县苹果栽植品种单一,技术欠缺,全县苹果栽植分散、面积小。该县以六大塬面为重点,不断加大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大力推广矮化密植建园,积极拓展苹果销售市场,延伸产业链条,使全县苹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全县签订国内国外订单苹果1200吨。
合水县固城乡72岁的徐家福从1982年开始务果树,开始只有半亩,现在有7亩多。“刚开始是山地,由于年年干旱,技术跟不上,苹果没有水分,吃起来口感不好。”老徐回忆说,2010年,他把原先的苹果树从半山上移栽到川台地,还扩大了规模,卖得最好时一年收入9万多元。从那一年开始,在老徐的带动下,村里的苹果园面积很快增至700多亩,很多人也因此摘掉了“穷帽子”。
建起“钢架棚”鼓起“钱袋子”
老城镇牧家沟村地处川台区,水资源丰富,从1995年开始,曾彦雄就和部分村民一起探索种植露地甜瓜,但是因为露地甜瓜产量低、上市迟,价格便宜,收入不高。
经过考察和反复试验,合水县推进设施瓜菜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县里共为老城镇牧家沟村搭建各类大棚350座,建起瓜菜示范基地和销售市场,牧家沟村的瓜菜已远近闻名。
现在,当地群众都靠种植大棚瓜菜鼓起了“钱袋子”。“前些年家里靠种粮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真的是年年盼着年年富,年年穿着补丁裤。”曾彦雄感慨地说,“如今不一样了,有了大棚,一亩地种得好收入能过万,日子越过越有信心。”
转变“旧模式”探出“新路子”
在苹果、瓜菜等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合水县根据群众意愿,扶持发展畜禽养殖产业。板桥镇柳沟村的小伙赵铭,2013年外出学习养殖技术,返乡后,他就和父亲办起了养殖场,镇政府还为他协调了5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贷款帮助他发展养殖产业。“现在肉鸡存栏量有1200余只,一年最少收入两到三万元,家里新房也盖起来了,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赵铭说。
蒿咀铺乡蒿咀铺村通过招商引资,于2013年5月投资1000多万元成立了合水县益禾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千头无公害肉驴养殖基地,成功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养殖肉驴。
近年来,合水县大力培育和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让企业与合作社、贫困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全力推动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发展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467个,入社成员9335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6220户。
培育“新生苗”走上“致富路”
闫东堂是合水县太白镇连家砭村的致富能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种植商品树的利润非常可观,自己学的又是林学专业。2009年他毅然回到家乡,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从村里承包了100多亩土地,开始培育苗林,很快就赚取了苗林培育的“第一桶金”。“2011年9月份开始有收益,卖了不到一万株,毛收入就达35万元。”闫东堂激动地说。
两年的苗木培育,让闫东堂坚定了信心,他开始有计划地培育苗木,销量逐年递增。现如今,闫东堂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发展苗林产业,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合水县的苗林结合培育面积达到20万亩,果园留存面积达28万亩,年种植设施蔬菜、高原夏菜、西甜瓜等各类瓜菜8万亩,苗林与苹果、瓜菜、养殖一道成为合水农民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
新闻推荐
从大桥上坠落摔伤管理养护单位是否应该担责? 行政复议解读(一) 关于合水县城街道部分道路命名更名的公示
基本案情:林某在大桥上边走路边玩手机没有注意到大桥的步行道留有一个长80厘米、宽120厘米的洞口,林某不慎从该洞口坠落至...
合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