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彤和年迈的奶奶面对镜头腼腆的石浩东路边卖杏子的杨

兰州晨报 2016-07-01 08:42 大字

张彤和年迈的奶奶。面对镜头腼腆的石浩东。路边卖杏子的杨潇。

甘州学子张彤 不想再让妈妈奶奶受累

6月29日早晨,记者见到70岁的赵翠英老人时,她正和孙子张彤商量着给张彤找适合的单位去打工。

2013年1月21日,高一放寒假的张彤去补习功课,妈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奶奶和患肺癌的爸爸。爸爸突然从沙发上瘫滑下来,奶奶急忙给张彤打电话,可等张彤赶回家时,父亲已带着遗憾咽气了。

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没了,全家人陷入困顿。父亲生前最大的希望就是盼望张彤能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张彤的妈妈不论寒暑坚持在建筑工地打工,而奶奶则拖着患有心脏病的身子在家照顾张彤的饮食起居。

知道张彤高考成绩的那一天,全家人高兴坏了。然而,奶奶喜悦过后平添惆怅,今后又拿什么来供养孙子上大学?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老家在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六闸村三社的张彤,靠一家三口每人每月130元的低保金艰难读完了高中,此外,给张彤的爸爸看病欠下的10万余元债务至今还未偿还。

“妈妈整日风吹日晒,奶奶疾病缠身,正是有了她们无私的付出,才有了我的今天。”今年高考取得了理科569分好成绩的张彤告诉记者,虽然今年高考中发挥失常,但他不打算复读,不愿再为家庭增加负担。渴望靠知识来改变家庭生活状况的他第一志愿报考了华东理工大学。

文/图 兰州晨报记者 曹勇

合水学子石浩东 渴望上学改变命运

9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乡,今年19岁的石浩东一直和爷爷、弟弟相依为命。

石浩东的家在合水县肖咀乡石家老庄村,离开县城经过半小时车程,汽车驶过一处狭窄的土路,然后步行二十分钟才到他家。在一个山坡下,记者一行见到了正在和爷爷收拾杏子的石浩东。

石浩东招呼记者一行进入他家院落。院子里有三孔窑洞。石浩东说,父亲因病去世后为了生存,妈妈改嫁河北省。窑洞是父亲在世时盖的,距今已有十多年。不大的一孔窑洞内堆放着玉米、高粱等,墙面被烟火熏得发黑。另一孔窑洞内摆置着简单的家具和一台上世纪90年代的小电视。

77岁的爷爷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孙子:考了439分,过了理科二本分数线。而一旁的石浩东腼腆地说,虽然自己努力了,但还是没有考好。

母亲改嫁后,经常给石浩东兄弟寄钱。上高中后石浩东的学费就由母亲负担。一周50元的开销,不是爷爷给就是妈妈给。而懂事的兄弟俩也在课余回家抽空帮爷爷干农活。施肥、除草样样都拿手。有时候农忙,石浩东干完农活就给爷爷、弟弟做饭。

对妈妈的改嫁,石浩东充分理解:“妈妈也是有苦衷的,她每次回家都给我和弟弟带许多衣服,让我们有新衣服穿。所以我进入大学一定会好好学,尽早大学毕业,给家里减轻负担。”

文/图 兰州晨报记者 阎世德 董子彪

合水学子杨潇卖自家杏子筹学费

家在合水县的杨潇今年考取了524分的优秀成绩。她的志向是当一名医生,所以报了中国药科大学的医学专业。

今年18岁的杨潇身高只有1.5米,如果不是他人介绍,让人会认为她只是一名初中生。说起自己的个子,杨潇稚嫩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她一边招呼大家吃杏子,一边说:“这样就很好啊。”

杨潇的家在固城乡王昌寺村,院子与一处小山包相邻,菜地旁边三间旧房子,一间储藏杂物,两间住宿。一间住她的父母,另一间由她和奶奶,妹妹弟弟居住,同时兼做厨房。不大的房间里摆放着三张床。“姑娘大了,与其他孩子一起睡不方便,所以给杨潇单独弄了个床。”父亲一旁解释说。

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为了让孩子有出息,不识字的母亲从杨潇读初二就开始陪读。“我没有文化,所以我坚信,有文化的日子就好过点。再说,只要孩子好我们也就好了。”母亲说,自己陪读的同时还要回家来照顾生病的婆婆和三亩庄稼地。而懂事的杨潇除了帮家里干些锄草、施肥的农活外,有时间还得骑自行车到5公里外的镇上卖杏子等农产品挣学费,“好的时候可以卖60多元呢。”对于这些收入她很满足。

谦虚的孩子说,如果顺利进入大学,她将会兼职打工减轻家庭负担,“毕竟奶奶、妈妈身体不好吃药得花钱。妹妹弟弟上学也要开销,我自己挣点,多少也是贴补。”

文/图 兰州晨报记者 阎世德 董子彪

新闻推荐

90岁老党员文景山—— “作为党员自己做的还很不够”

【本报讯】 日前,在拱星墩街道举行的新党员宣誓仪式上,五里铺西社区的文景山老人以老革命、老党员的身份走上舞台接受新党员敬献的鲜花。虽然上台还需要工作人员的搀...

合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