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爱善行 泽被桑梓 ——追记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李杰

甘肃日报 2016-03-08 07:32 大字

大爱善行 泽被桑梓

——追记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李杰

陇东报记者 何海峰 禄永峰

2016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三,凌晨5时。合水县铁李川村民的好儿子,荣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感动甘肃·陇人骄子”称号的李杰,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留给家乡父老的,是深深的哀痛和久久的怀念。

“要是没有李杰,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提起李杰,76岁的李树功老人心怀感激。对于李杰的突然离世,李树功老人哀痛难耐。“过年的时候,他还兴高采烈地将村民们召集在一起,鼓励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把日子过好。这样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呢?”

直到现在,合水县吉岘乡铁李川村村民都难以接受,无偿为他们修建小康别墅、为老人发放生活补助、资助贫困学生读书、带领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的李杰,就这样离他们而去了。

“他已经拥有财富,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困中生活的乡亲们。他已经走出了大山,但他还想让所有乡亲都能走上小康的道路。”这是“感动甘肃·2014?十大陇人骄子”颁奖晚会上给李杰的颁奖词,也是对李杰多年来回报家乡、扶贫济困、慈善助人的充分肯定。

扶贫: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李杰,1968年出生于合水县铁李川村,有兄妹四人。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能都去上学。父亲就狠下心来告诉他们:“谁能念书,我砸锅卖铁都供!”最终,只有李杰肯下工夫,学习成绩好,坚持下来,考上了长庆石油学校。

1987年,李杰还在上学期间,母亲不幸坠崖离世,举步维艰的家庭雪上加霜。1991年,李杰毕业后,先后在长庆油田采油二厂、油气技术服务处、上海联络处、长实集团等单位担任采油技术员、采油站站长、采油二厂劳司泾阳石料厂厂长等职务,家庭情况日渐好转。2000年,李杰抓住石油技术服务行业社会化改革的机遇,创立了陕西旭隆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历经数年磨砺打拼,公司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经济实力也日渐雄厚。

成功后的李杰,每次回到生养自己的铁李川,看到家乡人民生活仍然没有多大起色,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下定决心要为家乡办些实事,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从小在窑洞长大的李杰,深知乡亲们对住上新房的渴望。2012年,全省双联行动启动后,李杰积极响应省委号召,率先带头参与帮扶贫困村,探索“企地共建、聚力脱贫”新模式,援建家乡,助推发展,先后投资4200万元新建了铁李川新村,无偿为家乡群众修建了100幢小康别墅住宅,使铁李川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如果不是李杰,我们现在恐怕还住在破旧的窑洞里,能不能脱贫还说不定呢。”铁李川村民李海峰说。是呵,李杰让这个穷山沟变了样,让父老乡亲告别了窑洞,和城里人一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要让乡亲们摆脱贫困,实现小康,住上新房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收入问题。李杰的弟弟李军锋告诉记者,村里的年轻人觉得李杰的事业干大了,跟着他干肯定错不了。于是,都争先恐后到李杰的公司打工,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越来越好。

李军锋说,这些年村里跟着李杰干的人,有80多个,人均年收入基本都在4万元以上。起先,大家的工资是按月发放的,后来因为有个别人大手大脚,年终积蓄所剩无几。于是,李杰就将工资发放日期调整到了收麦、种麦和春节前三个时间节点。这样发了工资,大家都会及时拿回家存起来,也达到了帮助群众增加收入的最初目的。

对于那些难以致富的老人们,李杰每年都会给他们发放生活补助。吉岘乡党委书记张海龙介绍,从2009年开始,李杰就建立了扶贫济困专项基金,坚持每年为全乡65岁以上的老人、五保户和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具体发放标准为65岁以上老人每年500元,75岁以上老人每年1000元,目前已累计救助1300多人,救助资金450多万元。

“李杰一直坚持一个理念,那就是一个人富不算富,只有大家都富起来,才是真的富。”张海龙说,这些年,李杰先后投资6500多万元用于家乡建设、扶贫济困和捐资助学,这不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合水县和吉岘乡的面貌,也为政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企业家参与***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致富不忘穷乡亲。李杰倾力带领家乡群众脱贫致富的善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2014年9月,省委书记王三运在铁李川村调研时,专程参观了李杰支持建设的小康别墅,并看望了李杰的父亲,感谢他培养了一个心系家乡、造福邻里的好儿子。同年10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了李杰“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2月,“感动甘肃·2014?十大陇人骄子”评选结果揭晓,李杰荣列其中。

助学:让贫困学生改变命运

李杰的堂弟李海峰,曾经在李杰的公司管过几年财务。他对李杰的爱心助学经历,至今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2003年,李杰的公司刚步入正轨,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压力巨大。有一天,西安一家媒体的助学基金会找上门来,说有一批贫困学生需要资助,共需80万元。然而公司当时账面上,可用的资金仅有30余万元。他以为李杰会拒绝这次资助,或者推迟一些,谁承想李杰居然一口答应了下来,承诺当天就把钱汇过去。

李海峰说,他当时对李杰的行为非常不解,公司运转本来就缺钱,还要去借钱资助贫困学生,是不是有些过了。但李杰却对他说,贫困学生上学非常不容易,现在马上就要开学了,如果钱给迟了,他们或许就辍学了,而命运也会因此彻底改变。公司没钱了,咱们可以慢慢赚,但学生上学,等不起。

李海峰说,这件事过后,李杰就在公司开设了助学信箱和邮箱,并设立了助学基金。这个信箱,每天都会收到不少来信。信件内容,既有感谢的,也有求助的。对待每一封来信,李杰都会认真阅读,尤其是对一些求助信,他会第一时间安排公司工作人员进行核实,最大程度地给予帮助。

对于家乡的教育,李杰更是倾力相助。2005年,合水一中修建教学楼,李杰捐资30万元;2007年,他在合水一中建立“李杰助学基金”。两年后,开始资助庆阳市考入二本以上院校的贫困大学生,目前已累计资助1400多人,助学资金达760多万元。“据我所知,李杰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他生前的很多资助活动都是匿名进行的,所受益的人要远远比我们统计的多。”张海龙告诉记者。

“我们家有四个孩子上学,父母又是农民,家庭生活困难。2008年,我从合水一中毕业后,考上了西北师范大学,得到了李杰的资助,三年共资助资金7000元,帮助我顺利完成了学业。”合水一中物理老师李淑静,对李杰充满了感激之情。她说,成功的人不少,但能拿出这么多钱来资助贫困学生的人却不多,所以,李杰十分了不起。

与李淑静一样,在庆阳市司法局工作的毛健森,也曾是李杰资助的贫困学生之一。他告诉记者,正是在李杰的资助下,他才得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有了今天的新生活。“真不知道如何回报李杰,我只能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勇创佳绩,在今后的生活中助人为乐、敬老爱幼,让李杰的精神在最大的范围内得以发扬光大。”

“我哥念书的时候,我们家庭条件不好,他每周去学校,家里只能为他准备一些干粮和咸菜,生活过得相当艰苦。”李军锋说,由于小时候求学艰难,李杰深知穷人家孩子求学不易,这也是他不遗余力资助贫困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军锋告诉记者,别看李杰在扶贫济困、出资助学方面出手阔绰,其实生活中,他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他穿的衣服,除了工服,其他大都是妻子在网上或者地摊上“淘”的,鞋穿烂了,也舍不得扔。“他以前经常对我和家人说,我们都吃过苦,那滋味真不好受。现在有钱了,但绝对不能浪费。我们多节俭一些,能帮助的人就多一些,吃苦的人也就会少一些。”

接力:让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铁李川村文化广场上,立有一块石碑。这是新村落成后,村民为了感谢李杰的恩德,集体出资设立的。《碑记》中说,新村“使铁李川村民改变了自古以来蜗居窑洞的居住和生活方式”,是李杰先生“情系家乡,福泽百姓的上善大举”。村民们说,这不光是一块石碑,也是大伙儿的“口碑”和“心碑”。

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李杰和往年一样,在妻子刘彩霞的陪伴下,坐着轮椅回到家乡合水县铁李川过年。2013年,李杰因为身患疾病,治疗时截去了双肢,一直需要轮椅。

乡亲们听到李杰回来了,纷纷前来看望他,整个铁李川村一片喜气洋洋。大年初一,在李杰的组织下,铁李川村约四百人一起吃了团圆饭,全村人一起照了“全家福”。席间,李杰回忆起在铁李川成长过程中的难忘往事,并嘱咐乡亲们要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那一天,李杰还与村民们一起商议新一年的扶贫计划。“我想着要在咱们村里搞一个有机肥厂,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入股分红,这样大家就能有了长久的收入,生活也有了保障。”“今年我想举办一次演唱会,自己带头捐款,号召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咱们家乡的扶贫攻坚上来。”……话音还没有散去,李杰却永远的去了。

李杰去世后,庆阳下了一场大雪,皑皑肃穆。雪封住了进村的道路,李杰的乡亲们,他资助过的贫困学生、孤寡老人,以及一些素未谋面的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想来看看他、送送他……

更多的网友,通过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网站留言、祈福、互动等方式进行悼念……这些人中,不仅有庆阳人,还有不少外地人,他们来自新疆、四川、西安、四川、北京……李杰的大爱善行,在天南地北之间称颂。

李杰走了,离开了他深爱的这片土地,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了人们心中。许多人表示,愿意继续挑起大爱善行的担子,去帮助更多的人,把李杰的精神传递下去。

段宗琦是李杰资助过的一名大学生,他发动组建了“爱之家”,所有成员,都是李杰资助过的人。他希望成立一个李杰基金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他还希望,以李杰生前事迹宣传为契机,相关政府部门发出向李杰学习的倡议,引导鼓励更多人积极做好事、做善事。

陕西安康的包学丽,陕西咸阳的王宝花,甘肃合水的南丽,众多曾经接受过李杰资助的大学生,纷纷打算加入“红凤工程”之中,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资助一名女大学生,让爱传递。

曾受李杰资助的陕西延安的张向琴回忆,前几年李杰赴北京治疗期间,她和在北京附近上学、工作的人,一同看望过李杰两次。其间,李杰说他会加强锻炼,适应义肢,要尽快站起来走路。如今,李杰走了,她决定今年要资助一名大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有时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自己有没有迈出这一步。

李杰的离去,最痛心的莫过于他的妻子刘彩霞。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个坚强的女人表示,她一定会按照李杰的遗愿,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做得更好。

新闻推荐

合水民营企业大力助农惠民

合水民营企业大力助农惠民本报合水讯(记者先朝阳通讯员李园)合水县广泛联系非公经济人士,按照“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富裕”的理念,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活动,使光彩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

合水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