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故事赢得数万粉丝点赞 “萝卜书记”郭召丛积极打造村庄品牌

大众日报 2020-08-20 09:36 大字

□ 本报通讯员 郭轶敏

本报记者 陈巨慧 王潇

8月11日,平度市蓼兰镇万柳周村的“第一书记”郭召丛登上央视网“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讲述他从国网平度市供电公司员工到扶贫“第一书记”的经历,他以意大利水果萝卜为龙头,积极打造村庄特色品牌,赢得数万粉丝的点赞。

平度市蓼兰镇万柳周村是省定贫困村。2019年1月,国网平度市供电公司选派郭召丛为该村扶贫“第一书记”。

“以前,黑灯瞎火看不清路,去年1月份,郭书记来了以后,给俺们安了20盏路灯,晚上出来亮亮堂堂!”说起郭召丛,万柳周村的村民都竖大拇指。原来,村里路灯年久失修,郭召丛积极向平度供电公司汇报,赶在春节前将2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到位,让村民过上了一个亮亮堂堂的春节。

路照亮了,郭召丛又开始琢磨带领村民致富。万柳周村土地肥沃,村民耕种均以小麦和玉米轮作为主。“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兼顾发展一下蔬菜种植。”经过调研,郭召丛发现,萝卜的生长从播种到收获仅仅2个多月的时间,种植时间不影响种小麦;意大利水果萝卜每亩产量达1万斤,市场价每斤6元,比普通萝卜价格高了3倍。2019年6月,他积极帮扶省级贫困户周希亭搞起了5亩地的意大利水果萝卜试点种植。为打消贫苦户顾虑,郭书记自掏腰包8000元购买萝卜良种,因担心土壤肥力不行,又买来大豆为土地增肥。

去年8月中旬种下了,11月初萝卜就全面丰收了!他积极联系供电公司、市里各大酒店,拓宽销售市场,意大利水果萝卜因口感好、味道正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不耽误种小麦,这萝卜的收入真是白捡的!刨去各种费用,几个月时间意大利萝卜收入3万多元!”周希亭经常高兴地和大家念叨。经过周希亭这个“典型”一带动,今年小麦收完后,该村已有20户村民表达了要搞萝卜种植的愿望。

面对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郭召丛担心村里蔬菜滞销,刚出正月,就逐家挨户地开展排查,详细统计了村内滞销的蔬菜种类和数量。郭召丛的“靠山”平度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安排公司食堂购买万柳周村的滞销蔬菜,先后采购了胡萝卜、土豆等农产品5000多斤共计2.3万元。郭召丛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发动亲友购买,帮助贫困户解决了蔬菜销路问题。

在萝卜种植成功后,郭召丛继续探索其他的特色种植渠道。53岁的周绍波和残疾女儿相依为命,日子一直紧巴巴的。郭召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今年6月,他帮助周绍波从海阳引进了特色品种地瓜和水果玉米,自费为他购买了地瓜苗、玉米种及肥料、地膜等农资,并请来了种地瓜的师傅指导,眼下地瓜长势良好。“待产品收获后,我负责销售,肯定卖个好价钱!”郭召丛信心满满。“郭书记是实心实意帮助俺,连续几次去俺家,给俺出谋划策。”提起郭书记,周绍波总是眼泪汪汪的。

现在,万柳周村的农产品有胡萝卜、水果萝卜、水果玉米、土豆、大姜、大葱等。郭召丛先后组织村民代表到威海、阳谷等地参加农产品推介会,对定点帮扶村的村容村貌、扶贫农产品等进行了全方位宣传展示,共达成采购意向15万元。他还依托国家电网定点扶贫地区农产品推介会、惠农帮等线下线上平台,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新闻推荐

已制定计划书申请保护措施

[回应]

平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度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