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残疾不服输,种植大棚脱贫致富

半岛都市报 2020-01-03 00:38 大字

半岛记者郭巧玲通讯员何凯欣

天刚蒙蒙亮,平度市崔家集镇宅科王家的村道上就出现他的身影,无论骄阳似火还是寒风凛冽,王双财总是早早起床给母亲和女儿把饭做好,提着工具就扎进大棚里,一待就是大半天。王双财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但他凭借着一股不向命运低头的闯劲,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脱贫致富。

迎难而上不等靠

现年40岁的王双财,身体患有四级残疾。母亲年迈患有长期慢性病,没有劳动能力。家中尚有一个女儿正在读书,全家的重担都落在王双财一个人身上。平时王双财主要靠种地、打零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2014年政府将王双财一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为其办理低保、整修房屋、给予户项目资金等方式带贫减贫。这一系列的帮扶措施,王双财始终感念在心:“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同时也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摘掉贫困户帽子,于是他凭借刻苦学习的精神、勤劳奋斗的双手,很快走出了贫困的“沼泽地”,蹚出了致富的新路子。

脱贫路上不停步

“人不怕穷,怕的就是没盼头。”这是王双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6年崔家集镇邀请专家在庄户学院开展了20余次农技培训。王双财意识到,光靠种地的收入根本无法走出困境,学习一门技术,才是整个家庭实现脱贫致富的希望。于是,王双财积极学习樱桃西红柿的种植方法。2018年初,他萌生自己承包大棚的想法,在村书记的帮助下,王双财用借来的几千块钱租种了一个大棚种植樱桃西红柿,开始了自己的脱贫之路。

“纸上谈来终觉浅”,初种大棚缺乏经验,温度、湿度、栽苗、架苗,个个环节不可马虎。王双财一有不懂的不会的,就跑到邻近大棚去帮工学习。因缺乏资金,增加一个劳动力就增加一份成本,于是王双财坚持第一个到棚、最后一个走,自力更生将大棚打理得有声有色。去年七月份,王双财种植的大棚喜获丰收,纯收入达到8万元,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柿子蹚开致富路

2019年,王双财依靠种植西红柿的收入不仅还上了拖欠的大棚租金,还将大棚买了下来,自己真正成了“当家人”。如今,王双财的西红柿种植事业还在继续,刚刚种上的一茬西红柿又开始结果了。“我准备2020年开春把大棚重新整修加固,这样再也不用担心风大把棚刮倒了。”王双财朴实的语言中彰显着他的干劲、韧劲和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王双财就是这样,靠着试一试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由一个贫困的残疾小伙摇身一变,成了村子里的致富带头人,还激发了全村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了争先赶超、实现共同富裕的浓厚氛围。

新闻推荐

让我陪你变老吧 平度市经济开发区小学六年级十二班 张世羽

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2019年12月15日,是我们小火牛记者团翘首以盼的日子。因为今天我们要去千佛阁社区...

平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平度,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