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考察牵线,村干部试种蹚路 小丹参在帮扶村里“扎下根”

农村大众报 2019-11-05 13:59 大字

农村大众报平度讯(通讯员杨发鹏徐升川)深秋的田野一派繁忙景象,平度市白沙河街道西洼子村村干部赵学涛的地里也不例外。“这就是丹参,你看长得多好!”赵学涛提起一株抖落泥土,露出了橘红色的根系展示给大家看,“现在行情,干丹参是12元/公斤,看这长势一亩出500公斤干丹参没问题。”

赵学涛通过种植丹参终于让村里的“薄地”有了高收益,而这还要感谢村第一书记姜逸书。2017年9月,作为青岛市派第一书记,姜逸书从青岛市委办公厅组织人事处来到了平度市白沙河街道西洼子村。村里没有经济收入,基础设施条件很差,姜逸书来到后把精力放在了改善村庄面貌上。2018年,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告一段落,帮助村民增收致富随之成为了他工作的主要方向。

“全村共360余户,1300多亩土地都是浇灌不上的‘旱土薄地’。”经过前期工作和调研,姜逸书了解到,“要拔掉西洼子村的穷根,就要改变村民的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经过多方考察,他和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凤春发现,种植中药材丹参符合村庄实际,丹参具有耐干旱、易管理、收益相对稳定的特点。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日益重视,丹参制作成丹参茶,作为日常饮品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

找准方向后,西洼子村召开会议鼓励村民自愿转向丹参种植。“会开了,也做了前期动员,可村民都对这种陌生事物持怀疑态度,不愿尝试。”赵凤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前一天做通了工作,过了一晚有的村民就变卦了。眼看好事要泡汤,作为村干部的赵学涛主动站了出来:“我流转了100亩,今年我先种上,给大家伙蹚蹚路。”就这样,2018年春天,赵学涛的百亩农田改种上了丹参。

去年秋天到了收获季,收购商现场一看,表示丹参前期缺水,产量没有提上来,这样卖了赚不了多少钱。赵学涛急了,不是说丹参耐旱嘛?姜逸书帮着联系咨询业内人士。“耐旱也得先扎下根才行。”原来,去年春天村里少雨,井里也没水,赵学涛就将就着把苗“干”种了下去,导致丹参前期扎根晚,生长慢。这可咋办?专家表示,可以让丹参在田里再长一年,明年卖赚得多。

转眼一年过去,不少去年看着赵学涛闹“笑话”的村民来到田里见证今年的收获。一簇一簇粗细均匀的橘色丹参在阳光下很是漂亮,每亩3000多元的纯收益更是让人兴奋。“这次信了,比过去地里没多少收益强太多了。”“苗子多少钱一棵?”“今年能赚多少钱?”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摩拳擦掌准备也要试一试。“制作丹参茶出售,价格还要翻倍,农民经济收益更高。”9月中旬,姜逸书结束了驻村工作,但帮扶没有止步。他还要继续帮着村庄搞好丹参种植和深加工,把西洼子村变成胶东地区丹参种植专业村,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

新闻推荐

环境卫生大整治,村子旧貌换新颜 崔家集镇董家村“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按下人居环境整治快进键

文/图半岛记者郭巧玲见习记者郑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想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必须要在‘实’字上下功...

平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度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