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对药方子 拔掉穷根子 平度扶贫干部化身心理疏导员“志智双扶”

青岛晚报 2019-09-30 09:03 大字

平度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主题教育,在田庄镇试点开展贫困户“心理疏导”活动,以志智双扶为抓手,成立心理疏导工作队,扶贫干部化身心理疏导员,通过学习心理书籍、研究心理疏导方法、入户交流等方式,为贫困户“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心理疏导“扶智”送技术

心理疏导队由21名来自各社区站所有经验的老同志和激情有活力的年轻同志组成,采取学习心理书籍、研究心理疏导方法、业务授课的方式岗前培训。在工作中,心理疏导员在摸清贫困户生产生活、家居环境等情况的同时,大致将贫困户心理问题分为三类: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通过劳动致富;抑郁症患者较多,需从专业角度进行治疗;因孩子常年不回家,空巢老人心情低落。同时,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逐一编制“心理疏导手册”,做到一村一册,配套一户一档,详细记录贫困户的家庭成员、身体状况、收入来源、心理问题等基本情况,并配有照片。

“乐呵呵的是一天,愁眉苦脸也是一天,为什么不乐呵呵的呢?”平度市田庄镇北洼子村贫困户郑玉芝在家门口一边加工布篮子,一边笑着说道,“我不能干重活,这种轻快活我能干的了,干着活忙起来心里还不用想着愁事。”郑玉芝现在性格开朗,跟之前的她判若两人。

原来,67岁的她患结肠病动过手术,老伴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儿媳因精神病无劳动能力,孙女还在小学读书,一家五口主要靠儿子打工维持生活。郑玉芝曾不时地诉苦,“俺们老两口身体不好,儿媳妇还有精神病,经常在家里找毛病、在外面惹事,全家的担子都压在儿子身上。唉,这日子可怎么过啊!”虽然收入上脱贫了,但面对这样的家,郑玉芝老两口每天都是愁容满面。

得知老人的情况,心理疏导员经常登门和郑玉芝老两口贴心交流,引导她积极生活,同时凑在一起想办法。在了解到郑玉芝懂缝纫技术后,心理疏导员立即行动,帮助她联系了布篮子加工的活。经过技术培训后,郑玉芝在家里上岗了,一个月至少能挣四五百元贴补家用,钱虽挣得不多,但对这个家庭却是雪中送炭,能帮衬到家里,老两口也很满足。对这个家庭而言,他们编织的不仅是布篮子,更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心理疏导“扶志”送岗位

南尹家村贫困户尹玉元的妻子患脑血管疾病,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在平度职教中心上学。通过雨露计划、低保兜底等帮扶,一家三口于2016年底实现脱贫。但由于妻子需要人照顾,尹玉元难以外出打工,心中苦闷、意志消沉。心理疏导员上门后,了解到他的困境和想法,找准就近务工需求这一“症结”,帮他联系扶贫公益专岗,在家门口上班,时间相对自由,既能挣钱补贴家用又不耽误照顾病人。

“政府在家门口给俺安排了公益岗,工作近便,还能把家里的妻子日常生活照顾到,这么好的政策,俺一定要好好干,把日子过好了。”现在的尹玉元是田庄镇第一批上岗的扶贫公益专岗工作人员,有了工作,尹玉元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生活的磨难压不倒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在心理疏导员的帮助下,我们见证了“扶贫扶志”带来的蜕变。

心理疏导“热心”解“忧心”

目前,心理疏导队共走访村庄8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96户,660人,完成全部贫困户遍访。通过全面走访,心理疏导员共梳理出9类问题,包括“等靠要”思想严重类、环境卫生需整改类、有特殊问题类、房屋修缮类、有车有房有公职类、低保重新办理类、长期不在家类、家中有孩子上学类、可做迁出类,列出了详细的问题清单。

心理疏导工作开展以来,解决了111户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其中,为35名贫困户设立了公益岗位,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为62户贫困户修缮房屋;对6名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的面对生活、积极地治疗疾病,经过疏导,他们的病情都有所好转;为3名贫困户重新办理低保;在2户贫困户家庭中开展了《交换空间》——家居环境大提升活动,采取了互帮互助的方式,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家居环境;为1名因病辍学学生重新办理学籍;为1名困难大学生组织捐款,筹集学费5600元。

平度市心理疏导工作正在深入推进,通过逐户走访,有效疏导,拉近了和贫困户的“心的距离”,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提升了贫困户的精神面貌和满意度,从源头上消除贫困。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马丙政通讯员王英俏

新闻推荐

满城中国红,浓浓爱国心

半岛记者陆金星报道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李沧区徐水路小学各个班级的同学们,发起了一项与国旗合影的活动。同学们...

平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度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