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一条升本“快车道” 试点学校从最初3所增加到12所,一些高分考生也选择“尝鲜”

半岛都市报 2019-06-13 01:54 大字

半岛记者刘金震

“3+4”分段培养诞生的那一刻,由于与生俱来的“升本”光环,立即引起了中考家庭注意,收入学生的分数也是居高不下,甚至成为部分高分考生的选择。“3+4”也从开始只有三所学校试点,到今年已经有了12所学校进行招生,让中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成了学生转段升入优质本科高校的“快车道”。

“3+4”可选择空间扩大

山东省推进“3+4”中职与本科高校分段培养招生试点,当时作为新鲜事物从青岛、潍坊和德州三地试点。2013年在青岛推出这一招生模式时,普通高中录取已经到了后半程,参与试点招生的中职学校分别是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青岛电子学校和青岛华夏职校,每所学校各有一个专业参与录取。由此开始,“3+4”一步步走上被火热关注的道路,加入试点的学校和专业也越来越丰富。

“3+4”总体招生相对稳定,但从历史长轴上来看,变化还是存在的。2018年,青岛市“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中等职业学校有11所,共计14个专业点,衔接本科高校5所,培养规模711人。今年3月份,青岛市召开2019年招生工作会议,政策中明确了多项有关中考的变化,其中提到继续开展“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招生政策保持稳定。还将争取省教育厅的支持,拟对部分“3+4”合作的本科高校进行调整,适当增加部分招生计划。

今年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单个看不少学校减少计划,但最终总体招生计划数是增加的,开展招生的学校达到了12所。从非师范类来看,比如,青岛华夏职业学校增加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招生35人,与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衔接本科;增加了城阳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招35人,与青岛农业大学本科动画专业衔接。

从“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师范类来说,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和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计划也增加了,招生计划均增加了两人。还有的学校调整了衔接的本科学校,比如,青岛交通职业学校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调整为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实现了汽车运用与维修和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衔接;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调整为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

热点校和专业收分一向不低

由于三年学业合格经过相应考核测试可转入本科院校,所以在2013年开始推动试点时,“3+4”就表现出了火热态势,有的学校收分一点都不低,比当年普通高中录取控制线还高。之后就更成了部分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半岛都市报组织的中招会上,家长面向职业学校发问最多的,其中之一就是关于“3+4”的分数。

目前,从成绩的计算方式上来说,“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计算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口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8门课,满分780分,同分考生按照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含听力口语)、历史、地理、生物的顺序,依次比对成绩,优先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记者梳理了近三年的录取线发现,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专业和学校,分数基本在普高线上下波动,甚至差距只是0.5到2分。比如青岛电子学校与普高线的距离越来越近,也有学校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分数上。师范类有关的“3+4”则一直很热,如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7年与普高线差距为6.5分,到2018年则缩小为2.5分。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只面向平度市、胶州市、莱西市、即墨区、西海岸新区招生,分数也不低。从高分考生上来说,记者从部分职业学校获悉,“3+4”得到家长和考生认可,每年都有一批高分考生选择这条路,最后转段成功率基本都挺高。

职校与高校对接尤为重要

从志愿填报上来说,“3+4”本科为提前批志愿,很多成绩恰好“踩线”的考生,尤为关注“3+4”的招生。“是否选择这条道路也得结合学生情况。有的学生即便勉强升入了普高,但三年后还是要面对高考的压力,不能保证就百分之百上本科。”在青岛华夏职业学校副校长马瑞香看来,“3+4”就明显不同了,学生在完成中职阶段学业且过程考核合格后,参加春季高考知识部分的文化基础知识考试及衔接本科高校组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测试,就可以直接进入对口高校学习,且对口高校是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优质高校。

在青岛电子学校崔西展校长看来,“3+4”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报名的人也就多了起来,录取分数自然有水涨船高的过程。其实,“3+4”培养最早是在山东提出想法,2012年江苏省率先进行了推动,山东省随后进行了相应的跟进。从全省开展“3+4”的工作看,青岛市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起点合作的院校层次也比较高,省里给予的支持力度也很大。他认为,已经推行了多年的“3+4”招生,应该到时候进行一下总结了,对现行培养方案进行盘点,站在中职和高校的不同角度思考,将“3+4”推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如果要保持项目的长远发展,育人质量是最为关键的,所以学校与高校之间应该更加密切,让高校提前介入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最开始招收3+4学生的时候,对学校培养方案确实有考量。”青岛科技大学招办刘金鹏老师介绍,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生源质量越来越高,在高校里的发展也不错。他认为,“3+4”重点在于高校与中职的沟通,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并在沟通中对培养方案及时进行调整。他们承担了多所学校和专业的“3+4”,将学生安排在职业培育优势明显的高密校区就读,高校与中职还共同跟进学生的成长,推进与中职学校在培养方案上的调整,把这部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新闻推荐

捕获两千余只癞蛤蟆六人涉非法狩猎被抓 警方提醒:“三有动物”抓20只可立案

六人租住的院子里箱子堆积如山,里面有泥鳅、蛤蟆等,摩托车上放着用于抓捕的笼子。(资料图片)半岛记者潘立超近日,一条...

平度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度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