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农民到大学客座教授 记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青岛田野飘香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伦世

半岛都市报 2019-02-22 01:55 大字

王伦世正在给南村镇姜家东庄村民庞美霞家受病害的黄瓜查找病因。文/图半岛记者李珊

通讯员宗绪昌

2019年农历正月初七,正值上班第一天,平度市南村镇崖头村的“土教授”王伦世又开始忙碌起来。原来,临沂市博远进出口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与农民打交道,特意邀请王伦世为公司业务人员培训农技常识。而像是这样的培训讲课,对于王伦世来说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他的足迹遍及青岛、潍坊、烟台、临沂等地的150多个乡镇,用辛勤和智慧彰显着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为民情怀。

“田野飘香”

放弃“铁饭碗”,钻研农技30年

现年53岁的王伦世,1985年,高中毕业后在镇中学担任民办老师。从那时起,他就处处留心收集各种农业知识。1988年,王伦世被推荐到镇政府做文化宣传员,在工作间隙,他经常把镇里订的农业刊物看了又看,还将实用的技术剪下来做成了一本本的剪报。由他购买的各类科普书籍达600多本,征订农业科普报刊10余种,到现在那些读完了的书刊还分门别类地装在了他家3个大书橱里。经过刻苦努力学习和实践,那些专业实用的蔬菜种植方法和植保技术大多是这样获得的。1989年,他报名参加了中央农广校的农技推广中专班,开始系统学习农业科技知识。1992年,中专毕业的王伦世回到家乡开始种植蔬菜。“当时亲戚朋友都不理解,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要,偏要一门心思回家种地!”王伦世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说道。1994年,王伦世拿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山东省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的中专文凭;2012年1月31日又取得了青岛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大专文凭,2014年又考上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的本科学习,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平时,对王伦世来说,每个短期的学习培训,被他视为往自己的知识库充电机会,不管是全国的还是地方的培训,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积极报名参加,而且每次学习都要做笔记,现已累计上百本笔。同时他还带着优盘拷下老师们的PPT课后学习。20多年来,王伦世先后参加了全国、省、市培训班200多次,通过培训学习获得的培训证书和结业证书就有20余个。

1997年,南村镇推广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镇政府派王伦世去寿光市参加培训。历时7天的培训,王伦世早出晚归,记了满满6本的笔记。当年,镇上第一批30个冬暖大棚开始推广,王伦世报名新上了一个棚。王伦世说,“选定大棚之后,第一年我种了茭瓜,还毛遂自荐当起了技术员。起初村民们都不信任我,他们不相信从来没种过地的书呆子还能做好技术员,但后来看见我种的茭瓜大获丰收,一季就收入1.2万元时,就开始向我请教一些蔬菜种植方面的技术。”到2000年,崖头村建起了占地200亩的南村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现已发展到占地3500亩,冬暖大棚900多个、早春大棚500多个的大棚专业村,还辐射带动了周边100多个村庄,发展起了蔬菜大棚,温室蔬菜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作为科技带头人,已经掌握专业技能的王伦世便成了“免费医生”。那是2000年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肆虐的大雪不期而至,气温骤然下降,这对大棚户来说无疑不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清理积雪,拉起草帘,每个人都在自家大棚焦急地忙碌着。可是,王伦世只顾着指导遭了病害的大棚户,却将自家大棚扔给妻子一人清理,结果,因为积雪清理不及时,一整棚即将上市的西红柿全部冻伤,造成经济损失2万余元。看着一棚被冻伤的西红柿,妻子又气又恼,心疼地直掉眼泪,一股脑地将怨气撒向了王伦世,“你整天就知道往人家大棚里跑,自己家的大棚也不上心,人家背地里都叫你‘傻子’,你说你到底图个啥?”看着泪眼婆娑的妻子,愧疚的王伦世耐心地劝慰妻子说,“钱没有了可以再挣,咱是一名党员,党员就要与别人不一样,就不能只顾自己,要先想着群众!”发完牢骚,善解人意的妻子还是选择了继续支持丈夫。

2009年,王伦世考上了青岛农业大学大专班,还没毕业就被聘为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提及这件事,王伦世不禁腼腆起来:“主要是我种地有经验,老师每次上课提问,我基本都会,而且回答得好。后来,教授们还特地到俺的蔬菜大棚来参观,看我管理得不错,就决定聘我当客座教授了。”王伦世说,我这个“土教授”,不给大学生们上课,专门给咱们的农民讲课,给学员讲,很亲切。”

2010年3月,王伦世牵头成立了青岛田野飘香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积极为社员提供技术服务,并为社员产出的蔬菜找到好的销售渠道。“目前,合作社有社员151户,种植面积500亩。”王伦世介绍说,我们的客户资源也很广泛,东莞、南京、武汉等地都有。

“情系沃野”

走遍大江南北,为农民传授技术

“这次为临沂市博远进出口公司的20多名员工讲课培训,大家学习热情高、对农技知识如饥似渴。”王伦世介绍说,此次培训历时5天,虽然路途较远,但对于王伦世来说,只要哪里需要他的技术服务,就到哪里去。

2013年夏天,家住白沙河街道楼里头村的刘茂昌匆匆来到王伦世的工作室,心急如焚的他还没站稳脚跟,便急忙请王伦世到他家大棚里去看看“无精打采”的5000多棵西红柿苗,王伦世见状二话没说,将正在家里做客的亲朋好友交待给妻子招待,便开上三轮车冒雨载着刘茂昌往大棚赶。王伦世经过仔细查看,原来是刘茂昌施的生鸡粪挥发的有害气体熏坏了菜苗,只要放放风、喷几遍清水就好了。刘茂昌为表感激想请王伦世留下来吃顿饭再走,但王伦世却说,“你们找俺就是信得过俺,饭我就不吃了。”说着王伦世开着三轮车离开了。

从1997年开始,王伦世先后与上级多个农技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主要承担在基地中科研项目的试验、示范、新技术推广等工作,还参与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项目的“多霸”系列田间试验。此外,每年为青岛平度的农业部门试验农药、肥料50多次,以及黄板杀虫、声频施肥,黄瓜、南瓜、西红柿等新品种筛选等等。20多年来,共推广新技术60多项。2012年平度市组织部专门为其设立了党代表工作室、“王伦世农技服务工作室”,服务对象拓展到全青岛市的菜农。几年来,王伦世做实农业技术培训,年均为农民上课40多天,实地指导200天以上;为农民致富提供信息,引进、实验示范、推广种植业新技术120项、新品种58种;预报、预防蔬菜病,虫,害10万余亩;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万余人次;提供农业市场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6万余人次。围绕发展主导产业,推广订单农业,签订定单1.2万余份,农技服务已遍及全国。

“玩转技术”

适应农民需求,技术传播多样化

2003年,王伦世建立起农技服务站,开通了服务热线83392228,建立了农技服务网站,他的热线电话已接10万余个电话,为群众解决了上万个技术问题,得到了百姓好评。

现在,QQ群、微信圈等现代手段王伦世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现在,他的微信朋友圈有2000多位好友,还有多个微信群,大都是种蔬菜和经营农药种子的。“我微信上最多的就是农民朋友。他们发微信咨询,特别方便。”王伦世说,他喜欢用像素高的智能手机,拍蔬菜能看清楚病害,上网快,现代化的信息咨询,当然要靠高科技。在王伦世农技服务工作室网站上,种植技术动态、蔬菜栽培与植保等信息十分接地气。入秋防治大葱“烂脖子”、西红柿黄头有什么原因、大白菜嫩叶黄边怎么回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农业技术、植保知识和盘端给了农民。

2019年2月21日,王伦世由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候补委员递补为委员。眼下,央视7套农广天地栏目正在筹拍反映王伦世为农民田间服务事迹的专题片。

青岛农业大学客座教授、青岛市农业科技110服务专家、平度市高级专家协会专家,全国“12316最受农民欢迎的优秀信息员”、第四届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青年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获得者、山东省科普专家、“金草帽”全国基层农技专家、全国农化服务风范人物、青岛市青年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第二届青岛市乡村之星、青岛市老科协科普宣讲员、青岛市科技特派员、青岛市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讲师、青岛市“百姓学习之星”……一项项荣誉、一顶顶光环,记录了王伦世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坚实足迹,也生动地诠释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浓浓的为民情怀……

新闻推荐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青岛科技大学 “政产学研”融合升级

□本报记者王桂利本报通讯员李鲲鹏青岛科技大学主动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推动...

平度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度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