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齐发力 缓解入学难
近年来,青岛市针对新市民子女入学问题,狠抓规划配套、改扩建等工作,努力扩充学位供给,较好地保障了群众的入学需求。但由于外来人口不断涌入,以及人口居住的不平衡性等原因,青岛市很多区域仍旧存在着新市民子女“入学难”和“就近入学难”等问题。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民革青岛市委提出“关于切实解决好新市民子女及新增人口入学难案”,9月19日,市政协组织协商督办重点提案活动,对位于市北区的洮南路小学与大名路小学进行了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等情况的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教育局关于青岛市新市民子女入学问题发展状况及提案办理情况介绍。
调研>>>
学校供给落后于实际需要
“关于切实解决好新市民子女及新增人口入学难案”中提到,在解决新市民子女及新增人口入学的问题上,各个部门做了很多有益工作,但受诸多因素制约,新市民子女及新增人口入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增加学位数量难度大、入学难;区域调剂难度大、就近入学难;解决问题难度大、维稳难。近年来,青岛市新市民和随迁子女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17年4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新市民随迁子女突破18万名,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3%;虽然青岛市近年来一直在加大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力度,绝大部分学校核定招生规模也早已超标,但学位供给还是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
2017年,市内三区一年级新生学位21707人,仅申请入学的新市民子女就达到7723人,其中确认符合条件的6313人,占新生总数的29%。特别是在外来人口集中的李村、浮山后等片区,就近入学难度很大。由于学位紧缺,部分新市民只能把孩子送回原籍就读,导致更多留守儿童的产生,甚至有部分新市民因此放弃在青务工,长此以往,对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形象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建议>>>
建立动态新市民子女档案
提案建议,要盯住人口规律,长远眼光抓规划,打好“提前量”。建立教育、公安、人社部门联动机制,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科学把握人口变化及居住规律,加强教育适龄人口变化趋势研判,特别是要建立动态的新市民子女档案,对重点、热点区域要绘制动态曲线,提前做好摸排,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修编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有针对性地统筹规划布局,保证学校规模、数量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人口居住规律相适应。
提案提出,应抓增量,抓好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的落实,抓好新建住宅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管理。建立由政府“一把手”牵头,教育、国土、规划、建管以及各区市参加的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一方面,精准把握相关政策,把脉问题原因,统筹各方面资源,合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并严格落实教育配套与住宅建设 “三同步”原则,落实主体责任和问责措施。切实把好配建设施“验收关”,对代建中小学和配建幼儿园的,创新实施“不同步规划建设不发放预售证、产权不移交不验收备案”制度,保证各项配建任务完成。
提案还建议,要盘活现有的教育用地资源,实施教育方面的“腾笼换鸟”,将职业高中外迁,尽量盘活存量教育用地资源,用于普通中小学建设。把握好积分入户和租赁试点政策的区别及尺度,借鉴深圳、苏州、厦门等同类城市经验做法,研究制定符合青岛市实际的、全市统一的非本地户籍新市民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办法,减少各区市政策冲突和不确定性、不连续性,科学有序地安置新市民随迁子女接受学前和义务教育。
考察>>>
市政协委员赴小学实地考察
9月19日,部分市政协委员先后赴青岛洮南路小学、大名路小学实地调研考察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情况。洮南路小学建校于1952年,校园占地面积10500.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772平方米。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过程中,基本形成了“校有特色、教有特点、学有特长”的办学新局面。大名路小学始建于1964年,改建于2000年,是一所充满现代气息的市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99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713人,新市民子女424人,占在校学生59.47%。历经半个世纪的洗礼与传承,学校全新定位学校发展,全面关注师生成长,形成和确立了以“纳”文化为统领的学校文化体系。学校各项工作以“纳”文化为统揽,在管理文化、教师文化、课堂文化、学生文化、校园文化等方面不断完善、提升、发展,文化建设真正成为推动学校进步的巨大能源。学校先后承担了十余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十二五”重点课题、规划课题,相关课题顺利结题。
现状
重视完善新市民子女入学政策
青岛市教育局对 “关于切实解决好新市民子女及新增人口入学难案”高度重视,2014年出台 《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年),对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对《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进行修编。市规划局结合新一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充分考虑人口出生率和户均人口规模计算标准、外来人口因素,完善各层面规划编制,对教育设施的规划控制指标和要求做了详细规定和明确。
市教育局与规划局建立交流机制,积极参与建议学校建设的规划和审批,加强建设监管,确保教育设施建设与建设项目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对不能同步建设并交付使用的,不予办理验收手续。2016年底开展《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4-2020)》修编工作。
市教育局重视完善新市民子女入学政策。一直以来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工作方针,全力以赴做好新市民子女入学保障工作;综合考虑全面二孩政策、户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因素,充分做好包括新市民子女在内的教育适龄人口变化趋势研究和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优化新市民子女入学政策,目前相关文件正在按照程序走相关流程。
企业参与开办不同规模学校
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在《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意见》和《关于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办法》基础上,市教育局印发了《青岛市民办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对非营利民办学校在专项资金、土地使用、相关税费、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推动民办学校平稳有序发展。同时,加大对民办学校监管力度,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开展民办学校退出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深入挖潜积极改造增加学位,如浮山后和市南区部分学区学校,依据标准,因地制宜,通过提高容积率、上下挖潜和多建教室等方式,利用好现有土地空间;提供购买社会公益服务,通过政策激活社会力量办学,引导企业参与开办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学校。如市北国开中学、超银集团等;合理调整部分外迁高中原校址用于义务教育学段;用教育均衡缓解热点区域过热,通过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多校划片电脑派位等方式,实现青岛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措施
通过政策激活社会力量办学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与公安、人社、卫生等部门建立新增人口入学联动机制,科学研判、决策。针对热点区域,提前出台疏导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化解矛盾隐患。进一步与规划、国土、城建等相关部门和各区市合作,推动加大教育用地收储力度,支持创新学校建设和资金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学校建设进度,把好配建设施 “验收关”,严格落实“三同步”。支持区市通过政府回购或积极改造现有厂房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扩大学位供给数量。进一步支持通过政策激活社会力量办学,引导企业参与开办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学校。
对接各区市城市发展新动能,结合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加快研究职业学校外迁方案。推进局属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调整,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好现有教育用地。积极挖掘现有学校潜能,调整学校布局、调整划片区域,加大改建力度,加大校内改造力度,激发“存量”活力。
开展有偿补课问题集中治理
加快出台有利于新市民子女入学的政策,在全市文件出台后,还要各区市结合实际,出台本辖区具体的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管理办法,并提前进行相关的政策解读和宣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对乡村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启动平度市、莱西市乡村教师三年培训计划;多渠道开展优秀教师引进工作,健全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和外地骨干教师机制;加强师德建设,开展有偿补课等问题集中治理,拟定青岛市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积极探索建立教师荣誉制度等。同时,加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深入全员育人导师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法治校园、和谐校园。
本版撰稿 首席记者 于顺 通讯员 付宪春 王淼 实习生 李敏
新闻推荐
□刘鹏李云龙左丰岐9月11日,国网平度供电公司组织各基层单位集中学习平度市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号召大家崇德...
平度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度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