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沙北头模式” 创新发展路子,让村民先富起来
培训班现场。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晓伟
通讯员崔汝平
3月8日下午,在平度市仁兆镇沙北头村的“庄户学院”里,又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青岛市编委驻莱西市日庄镇的“第一书记”粟尤德和7位村两委干部。“我们从央视等媒体知道平度市有个‘庄户学院\’,早就想来学习,听说今天还有专家讲课,我们就从莱西赶过来了。”
沙北头村有130户,523人,是闻名全国的“蔬菜专业村”。该村在党支部书记王桂欣的带领下,从2007年成立合作社、2015年建立农民创业园到2016年创建“庄户学院”,创新发展路子,一步一个脚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给予连续报道,形成了乡村振兴的“沙北头模式”。
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2300多万元
2007年以前,沙北头村家家户户都以种菜为生,“那些时候我们村种植蔬菜靠天吃饭,种子、化肥十几年不换样,蔬菜品质、产量都不高,一年收入四五千元,不叫富裕。”今年66岁的支部书记王桂欣对记者说,要说变化,还是与时俱进,多亏中央富民政策好,我们抓住了机遇。
2007年,沙北头村抢抓市场机遇,决定结合当地农业结构状况与产业特色,以洋葱、大蒜、芋头等蔬菜产业为主,按照“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原则,牵头把农民种植大户、党员户和部分群众骨干组织起来,成立了“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王桂欣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社员以资金、土地入股。
2013年3月,青岛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经上级党委批准升格为二级党委。正是在党委的引领下,沙北头蔬菜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不仅带动周围四五个村庄种植洋葱,还成立了多家蔬菜加工企业。2013年,合作社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合作社社员靠种植蔬菜每户收入超过3万元,在全球洋葱市场行情暴跌的形势下,由于实行订单农业,合作社员户均增收12000元。到2017年,合作社的销售额达到了8200万元,仅洋葱一项,就卖了12500吨,带动农民增收2300多万元。
农民创业园全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虽然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较快,但是,爱琢磨事的王桂欣没有安于现状,他开始考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他反复通读这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好平度市进行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农创平度”有发展农民创业园这个项目,2016年,王桂欣带领村民成立了沙北头农民创业园,同时,他对合作社产品进行了转型升级,发展“盆景葡萄”。
“经过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培育出的葡萄可以根据不同时节上市,既能观赏也能品尝。”沙北头创业园技术员窦泽英介绍,“这700多盆大盆景早就预订出去了,售价从八百多元到几千元不等,今年5月交货,客户主要来自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种一亩蔬菜一年能有3万元的收入,而盆景葡萄的引入,直接将土地收益增长到了每亩30万元,这就是高端农业的魅力。”王桂欣说,沙北头农民创业园现在已经拥有千亩示范种植基地和盆景葡萄工厂化生产基地。目前,园区已入驻11家创业实体,安排就业岗位106个,全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庄户学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0多人次
“沙北头这几年发展这么快得益于及时转变群众的思想,我自己是农民出身,我了解农民在想些什么。”王桂欣说,要想真正让农民发家致富,首先要改变他们落后的传统思想,其次是增强农民创业创新的本领就是“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2016年,在原来“农家学堂”的基础上,沙北头村“庄户学院”成立了。
除了定期请外来的专家教授讲课,“庄户学院”还从种植大户、蔬菜购销大户等能人里选拔出本土老师。52岁的王振法就被推选为“芋头师傅”,他一亩地能种出12000斤芋头。一亩地能多产6000多斤,增收5000多元,“庄户师傅”每次讲课都是实打实的“干货”,一年四季,村民需要什么就安排讲什么,特别是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更及时。
不光学技术,“庄户学院”还是思想传播的阵地。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庄户学院”把党课直接搬进了葡萄大棚里,通过理论宣讲,培养新时代农民。截至目前,“庄户学院”已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500多个,同时帮助全镇50多个贫困家庭实现脱贫致富,这其中,“庄户学院”还为全省和青岛市派驻“第一书记”授课30多场次,受训700多人次,其影响力叫响全国。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樊曦)随着春运渐入尾声,出行客流已趋平稳。不过对电力、铁路和交通运输等部门来说,坚守岗位、保障春运始终是不容懈怠的工作。为切实做好春运电力保障服务工作,在山东,国网平...
平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度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