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鹰寨下的幸福生活 贫困户喜迁新居

达州日报 2017-09-18 10:24 大字

[摘要]贫困户喜迁新居

天鹰寨高耸如云,凉风河蜿蜒映带,水泥路平坦整洁……一路秋风习习,经过两个多小时车程,记者一行到达本次采访目的地——达川区万家镇凉风村安置点:一排排川东小楼掩映在绿林中,一条小溪绕着村头流淌而过……

走进安置点,撞见“喜事”——凉风村五组贫困户于云国搬进新居!从高高的天鹰寨搬进平坝安置点50平方米新居居住,于云国显得很兴奋。粉白的墙、平整的地板,开关一按,屋里亮堂堂。门前水泥坝,正晒着之前收割的稻谷,于云国时不时去翻一翻。女主人代生珍,今年50岁,少时生病致残成聋哑人。坐在客厅里的她,一边守着电视,一边打理菜叶。

“道喜了道喜了!老哥子住上新房子!”临近中午,儿时好友老张提着一壶白酒来贺于云国夫妻的乔迁之喜。64岁的于云国领着“发小”参观新居,两人这个房间瞅瞅,那个水龙头摸摸,像小孩子一样好奇。

中午,于云国下厨炒了3个拿手好菜:土豆肉丝、酸辣腰花、干煸豇豆。饭桌上,老哥俩痛痛快快喝了一通,不多时便面红耳赤。“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就像做梦一样,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于云国看着新房自言自语,他感言真是赶上了好时代,遇上了“贵人”。

老屋已摇摇欲坠

于云国居住的凉风村,海拔600多米,地处达川区万家镇东南,距离万家镇镇政府10公里,距县城60多公里。交通极为不便,村民看病困难,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是万家镇唯一的贫困村。“一些贫困户住在比较陡峭的山上,走路到通往镇上的公路要1个小时左右”。万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趾宣告诉记者。

“天晴久了雨下大了都怕,晴久了无水吃,雨大了怕山上滚落石。”于云国回忆以前居住在天鹰寨那提心吊胆的日子,忍不住叹了口气。他说,那时住的是土瓦房,年深日久,房子已摇摇欲坠,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风吹大了都担心。做饭用的是草木,浓烟在房子直蹿,草灰满屋子乱飞,那年月家里人都不爱进灶房做饭。出门路难行,打油买盐购农药种子,单面就要花两三个小时,全是陡峭的山道,遇上下雨路滑,摔倒是常有的事。村子里像代生珍一样体弱多病的村民就更遭殃,去镇里看一次病,路途上不知要遭多少罪,一是路途远病人行走困难,二是乘摩托车花费太高,因此凉风村村民不到万不得已,一年不出门是常有的事。

可在村里挣钱

为让凉风村早日脱贫,让贫困户走出破败的砖墙瓦房,住上设施齐全交通方便的小楼房,今年3月,达川区在凉风村“统规联建”了11套安置房,6月底楼房全部建成,整个住房占地1.5亩、微田园占地2.8亩。安置点内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齐全,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农民夜校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待村民全部搬迁入住后,村民以前的房屋将拆除复垦。

“下午我要到专业合作社上班。”吃完午饭,于云国向记者聊起他的“工作”:他在凉风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零工,每天有近百元收入,家里开支足够。从家到镇上全是水泥路,乘车20来分钟。

黄趾宣告诉记者,为了让易地搬迁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村支部、村委会扶持本村种养能手成立了碧草园家庭农场、地来宝种植专合社和昌盛养殖场,通过专合社带动搬迁户种植银杏、药材,养殖肉牛实现脱贫增收。“农民可以通过流转土地,也可以到村里的产业基地工作挣钱。未来,凉风村将计划建设民俗经济,通过开发观光旅游、农家乐等,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当记者采访结束准备离开时,于云国向记者提了个小小要求,让记者为他们老两口在新房大门前照张合影。当记者坐车离开,只见于云国在车后挥舞着那双有着厚实老茧的手连声喊着:“谢谢,谢谢,经常来家里作客!”

□文/图 本报记者 谢建荣 见习记者 韩淑予 

新闻推荐

年入10万小蚂蚱“蹦”出大财富

早报讯立秋已过,平度一位饭店老板又找到崔家集镇知了猴养殖户张本喜,希望再购买一批知了猴。蝗虫和金蝉(知了猴)现在成了大饭店、特色农家宴、民宿餐饮里的一道特色菜——“蝗金”。在平度,当地农民从...

平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度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