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喊你来上物理课

青岛早报 2022-04-15 18:02 大字

今年的3月11日,因为疫情原因,大部分的学生要乖乖待在家里上网课了,却没想到《张朝阳的物理课》也混入其中,这一以直播形式呈现的物理课竟然让许多在课堂上坐不住、听不懂的孩子们着迷了,而这其中不乏高校里的物理尖子生。

没错,就是那个搜狐(SOHU)创始人张朝阳,你以为他是一个生意人,却忘了他也是一位 实 打 实 的 博 士后——17岁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22岁拿到李政道奖学金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读完物理学博士之后继续做博士后。如果不是当年创办了搜狐,现在的张朝阳可能在学术的路子上走得更远,有可能是在哪个大学或是研究所里做科研,亦或是在某些关乎人类未来科技的发明创造中标注上自己的名字。但是这一次的直播开讲,却不仅仅是张朝阳重拾老本行那么简单,作为搜狐的最大IP,他的科普类直播课更为重要的意义是为直播新赛道代言——科普类、知识类直播视频俨然已经成为当下最大的流量密码,同时也深受90后、00后年轻人的喜欢,而这也成为当下视频网站在 “泛娱乐”之外再度发力与深耕的潜力股。

从“吃瓜”开始到入迷追看

以3月11日的 《张朝阳的物理课》为例,张朝阳邀请到北京各高校的物理学子及物理爱好者们共同参与直播,课堂上,他从光速不变理论出发,通过各种思想实验推导出时间膨胀、长度收缩、质速关系等违反直觉的相对论效应,利用质速关系与能量的定义进一步推导质能关系,并讲解了质能关系的意义与应用。之后又与现场同学讨论了此前直播课的相关问题,例如,薛定谔如何猜出薛定谔方程、如何用不确定性原理估算氢原子半径等。此外,人大附中物理教师、科普视频创作者李永乐作为特邀嘉宾现身课堂,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

这并不不是《张朝阳的物理课》的首度直播,根据资料显示,他的物理课从2021年11月5日开始,直播视频名叫“第一堂物理课,关于力,牛顿定律,飞船的角速度等。 ”从那天开始,张朝阳的物理课就持续更新,陆续开讲力学、光学、电磁场能量密度、狭义相对论、量子物理、量子力学、热力学等,大多都是线上开课,目前已逾40讲。现在,《张朝阳的物理课》每周五和周日十二点准时开讲,已经成了搜狐的“固定节目”。从这四十多期的物理课可以看出,《张朝阳的物理课》的直播风格独树一帜,一般都是由日常随处可见的生活现象引入,再以公式推导的方式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相信很多人关注 《张朝阳的物理课》是从“吃瓜”开始的,出于猎奇的心态,许多人点开视频的最初目的都是想看一下这位互联网大咖又在折腾什么新花样,但是仔细看下来,这一次,张朝阳的直播开讲并不是在“耍花枪”,每节课张朝阳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带着大家一步一步地详尽推导出相关的物理公式,把每个公式从头到尾都拆解地十分清晰。弹幕上的评论风向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有人调侃“没想到,我的开学第一课,居然是张朝阳上的”“麻省理工的物理学博士直播讲物理,这是我不花钱就能看的吗”“太涨知识了,曾参与高中物理知识竞赛的我似乎又燃起了斗志”……当然,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追看。不过知识总是有一定门槛的,总体说来,《张朝阳的物理课》在难度上偏向于高中物理竞赛的题目,讲解过程强调硬核推导,如果没有一定的物理学基础,恐怕很难跟得上课程进度。

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求超乎想象

以《张朝阳的物理课》作为一个范例,越来越多的视频平台推出的学习频道开始被“看见”:搜狐视频持续打造的知识直播平台,陆续邀请各领域的头部播主入驻,进行科普知识直播,包括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教师陈征博士的“奇趣的科学实验”;康奈尔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包坤,化身“包大人玩科学”,教普通人看懂2021年诺贝尔奖;还有天体物理博士刘博洋科普“日全食是怎么产生的”;理论物理博士周思益也开通“弦论世界”直播课等;抖音也在2021年底正式上线学习频道,为知识类视频内容开辟一个单独的页面。用户点击原一级入口的“同城”位置,即可切换至学习频道,目前这一频道聚合知识创作者的视频,包含科普、人文、艺术、生活经验等领域,如《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科普短视频、《院士开讲》节目、中国科学院2022跨年科学演讲等,方便用户更集中专注地获取知识内容;快手近两年也在知识类短视频方面持续进行着发力,数据显示,在时长超过60秒的短视频中,法律、科学、财经等知识类短视频的数量增长最快。

内容的产出总与受众的需求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现如今年轻人对于知识的渴求超乎想象。 2021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公益直播和教育直播的用户认可度最高,分别为65.6%和59.5%,而这两类直播都是以知识类内容为主。同样的,《2021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也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的泛知识内容增长迅猛,年播放量同比增长达74%,成最受用户欢迎的内容之一,泛知识内容播放量已占平台总播放量的20%。数据显示,在抖音知识视频评论区,有136万次“学到了”的感慨、254万次“懂了”的欣喜。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数字是用户对于能足不出户,以极低的时间、空间、经济成本学到不同类型知识的满足。

点燃求知欲期待沃土更繁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科普类、知识类视频的异军突起映照了当下视频直播从泛娱乐化到泛知识化的转变进程。正如网友所言,“看视频直播消磨的是碎片化的时间,在购物、美妆、演艺之外,我也希望以更为充实的方式填补空虚,所以科普类、知识类直播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何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是大部分人在寻求短暂、高频的精神刺激之外会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放不下手机,那就拿起手机看点有用的东西,哪怕只是一种安慰剂,却也提供了行业新风口。

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对此等视频直播形式提出了新的诘问。记者就此问题曾与岛城某高校教授进行过交流,他直言并非放不下身段参与直播,“在我看来,如果仅是单纯的讲解,类似于网课,并不陌生,但是面对学生与面对公众,内容的输出却是截然不同的。 ”这位高校老师表示,形式不是问题,内容才是关键。更期待在专业化的平台与公众做学术类的探讨,而不是在综合类的视频平台做一种流量式的授课,“让专业的人做专业事,同样也需要打造专业的平台来安放专业的学科教育。否则的话,试想,我在讲解的时候,如果反馈互动只是送礼物、刷火箭、做打赏,这与开设直播的意图南辕北辙;此外,我的讲解,是更贴近普通人关注的热点,还是专业领域的探讨,备课方向也有所不同。 ”

当然,这位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大咖也乐于看到曾经盯着手机屏幕嘻嘻哈哈的年轻人开始在手机端前眉头紧锁,“激发好奇心,点燃求知之火,是这些视频平台开启科普、知识类直播讲解的最大功德,而知识型社会的形成,还需更多的人拿起书本,孤独求索。 ”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新闻推荐

青岛英烈故事 等你来书画

早报4月14日讯青岛的英烈故事,等你来书画。为引导全市广大青少年传承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岛市...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