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哥庄大馒头,最有面儿的香饽饽

半岛都市报 2022-04-15 17:41 大字

王哥庄花样大馒头走进央视演播厅。王朝明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应该对二师兄的饭量印象深刻;在高老庄,早间点心,八戒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

不过事物总得一分为二地看:干饭先生猪八戒一顿早饭吞掉百十个烧饼,一方面是其胃口大,肚皮也大;而另一方面,则未免令人心生疑忖:是不是这些烧饼有点儿犯“虚胖、水货”之嫌?

如果把高老庄的烧饼,换成崂山王哥庄的馒头,这二师兄再怎么饕餮,怕也是难以一餐吞掉百十个大馒头。

遑论百十个,对常人来说的一顿饭,那结结实实的王哥庄大馒头,只一个,即足矣。

深秋的一个周末,和老友约了一起爬崂山。行至晌午,抵达山中一处高邈的山谷。山谷里已有几队驴友,席地而坐,正在野餐。

驴友之意,总是在山而不在吃。面包、火腿肠、烧鸡、脂渣、咸鸭蛋、榨菜丝、肉丸子花生米,七七八八,大差不离的就这些。我们也带了简单的午餐,牛肉干、苹果、腊肠(是另一位老友所馈,自家手工灌晒的),不过主食除了面包之外,还带了馒头,王哥庄的大馒头,开花大馒头。

俩人坐下来,歇歇气,喝口水,然后开吃。旁边过来两个驴友,五六十岁的样子,背包,双杖,登山靴,遮阳帽,老友招呼道:一起吃点吧,看这一身装备,你们爬山很专业哦。其中一位睃目一下,回道:你们才专业呢。瞅瞅,捎的是馒头而不是面包,一看就是常爬山的。其实何止是受爬山的驴友青睐。王哥庄大馒头这个名头,对于喜好这一口的人来说,其分量,并不亚于有百余年历史的青岛啤酒。

也巧,馒头和啤酒,这两样人间美味,都连着一脉崂山的水。可是馒头毕竟不是啤酒,最主要的成分是水,馒头的原材是面粉,而莫说王哥庄,整个崂山,清冽甘甜的山泉水有的是,哪里都有,可是作为面粉的来源小麦,难得一见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存在呢。

所以嘛,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传奇,一个让外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传奇——在几乎不产一粒小麦的崂山,竟然蒸出了闻名遐迩的王哥庄大馒头。央视的《焦点访谈》,在己亥年的正月初七,给崂山大馒头专题播出了一期《馒头是怎样做大的》,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国》,也有咱王哥庄大馒头的敦硕身影。其实在此之前,王哥庄的大馒头,就已经名声在外了。

不惟喜食面食的北方人,也不惟中国人,五湖四海,漂洋过海,大馒头就是一叶小舟,从崂山脚下,载着醇香,载着甜美,也载着崂山人的实在和厚道、热情与豪爽,飘飘悠悠,发往每个热爱美食、热爱生活,也热爱人间情义的人。是的,醇香甜美,实在厚道,热情豪爽,这是王哥庄大馒头,也是崂山和崂山人给人的最鲜明也是最深刻的印象。

醇香甜美,在面,在水,更在人。馒头好吃,首要的是面必须要好。虽然崂山不产小麦,可是制作大馒头的面粉,可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严格把关的呢。街道统一招标面粉企业,专供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面粉,向使用专供面粉的业户发放补贴,为保证口味,还对业户发放酵母补贴,选用指定品牌酵母。有了好面,好“引子”,就把大馒头的“底子”先打好了。

崂山的水好,这是共识,不须多言。二龙山的甘露山泉,点点滴滴,清清甜甜,融入大馒头的气脉,馒头自是遍体通泰,哪有不好吃的道理。

一样的面,一样的水,再被一双双不惜力气的巧手,千百次地揉和,这样做出来的馒头,不光口感筋道,味道香甜,而且敦厚浑圆,福气态相,真是达到了内里与外在的协调,“心灵美”和“形体美”的统一。

面揉“到”了,馒头做好了,用什么样的锅、什么样的火来蒸,最后的口味也有微妙的差异呢。

广口大铁锅,至少得个“八印、十印”;木柴燃旺火,槐木柈子、松木柈子、柞木柈子。这样的传统蒸法,足见王哥庄人对一锅馒头的庄重。

灶膛里旺火熊熊,盖顶上热气蒸腾,于此,一粒麦子,一抔面,终于完成了其浴火涅槃,实现了绚烂的转身和升华,热气腾腾地来到了人们面前。

人间烟火,百姓日子,岁月安好,就在这一日三餐的温馨、一锅馒头的实在、缕缕炊烟和袅袅蒸汽的延续绵瓞里,得以实现和满足。

王哥庄的大馒头,好吃是必须的,是其形和“派”。有了形,有了“派”,王哥庄人又开始了对大馒头“形而上”的追求。

2015年,以王哥庄大馒头为底座和依托的“崂山面塑”,成为青岛市级“非遗”。你能想象得到,一坨柔软筋道的面,在王哥庄馒头匠人的巧手里,抟指之间,会实现多个番花样的“七十二变”。“老寿星”“龙凤呈祥”“连年有余(鱼)”十二生肖“福禄寿喜”,这些与传统文化、民间习俗、地方风物相结合的大馒头造型产品,本就缤纷多彩令人赞羡了;然而这还不算,时尚理念的注入,网红带货的推涌,节会经济的风生水起,又让王哥庄大馒头不断实现着“转身”和“蝶变”。“愤怒的小鸟”“小猪佩奇”“叮当猫”……当500多岁的大馒头,遇见这些鲜生的“新词儿”,一株传统饮食文化的老树,自然绽开新奇瑰美的时尚之花,结出蕴藉有味的创意之果,想不成为令人垂涎的“香饽饽”也难。

有情有义的王哥庄人,还为给他们带来富足吉祥的大馒头,专门开办了一个盛大的节会——“王哥庄大馒头文化节”。而搭上文化节这条“船”的,还不止大馒头,还有崂山茶、甜晒鱼,还有黄山海蜇、金钩海米,还有海水豆腐、野蜂蜜,物阜民丰的大崂山,“香饽饽”多着呢。

和朋友一起走东麓和北麓的崂山时,但凡路过王哥庄,总要捎上几个大馒头。身边有一座崂山,就够幸运的了,何况,山那边还有一个大馒头在等着。

想想吧,一个敦厚的富态的实实在在的大馒头,安安静静地待在山海之间,散发着香甜的气息,沐着吉祥的光,陪着咱老百姓走过一个个平淡寻常却有滋有味的日子,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那些连着故园的脉脉乡情,那些穿越岁月的悠悠蕴味,也在对着大馒头的一刹凝眸里,倏然唤醒了人们心底的记忆。(本文节选自微信公众号“看山人”)

新闻推荐

遗失 马大哈丢“饭碗”温暖 好心人完璧归赵

本报4月13日讯近日,岛城流动车厢暖心事频现。郝女士乘坐371路车前往某工地工作,匆忙下车不慎将测量工具箱落在车上。郝女士...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