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疫”次的网课更从容

青岛早报 2022-04-11 05:59 大字

网课记忆

讲述

在过去的近一个月时间内,青岛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暂缓开学,按照“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的要求,中小学学生全面进行居家在线学习。这波“倒春寒”的疫情让网课问题和两年前一样再次牵动着大家的心,对于“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高中生来说,居家学习在时间和效率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一次严峻的考验。近日,记者采访了青岛66中高一数学老师、班主任、从教21年的于莺彬。 2003年非典时期,她还是工作不久的新老师;2020年,她和大多数师生一样匆忙熟悉网课;2022年3月,她的丈夫作为医务工作者第一时间前往一线,近一个月时间里她与读初二的女儿、以及全班40多名学生在“云端”朝夕相伴,交流的是网课花样、满脑子想的是网课效率,终于让这次“空中课堂”更加高效。

每天14小时在线“当妈”

在过去的近一个月时间内,每天于莺彬比往常起得更早。 6点不到,女儿还在睡梦中,她已在静谧中坐到电脑和书桌旁,提前准备自己的数学课、了解当天其他课学生们可能遇到的情况、梳理当天的班会和活动主题、思考学生们作业中暴露的问题……一个多小时的备课时间过后,她只有10分钟为14岁的女儿简单准备早餐,自己再匆匆吃口饭。 7点10分,于莺彬一定会准时坐到唯一的教具——电脑前。

“从早上7点10分到晚上9点半,除了给女儿做饭、吃饭,基本每天都在线,通过摄像头时刻关注学生们网络学习的状态和行为规范,及时和孩子、家长做好沟通。 ”于莺彬说,每天她不觉得家里只有她和女儿,反而会觉得很“热闹”,因为网络那端常常有40多个学生的隔空呼叫,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课堂上的答题声、休息时的玩闹声、每日班会答疑的讨论声以及线上音乐会、读书会、运动会的雀跃声…… “我的电脑前就有这么多声音,隔壁房间女儿还在上她的网课呢,又时不时传来了她那端的 ‘呼叫’声。 ”于莺彬白天很少有时间关注女儿的学习,科目教学和监督几乎填充了她所有时间,但她会邀请女儿一起参与自己班级的自习课。

于莺彬始终相信,网络教学同样需要教师的爱心,教育不是冷冰冰的教育资源,而是需要温度、需要人文关怀,而这也正是她的教育理念:出身教育世家,21年的教学经历不忘教育初心,永远保持激情,成为一名有情怀有责任有温度的老师。 “在疫情的压力下,整个网课期间,每一名66中的老师都做到了敬业陪伴,都将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水平发挥到百分之百,全力以赴为学生们传授知识。 ”网课期间批改作业,于莺彬常常会批阅到孩子们的温馨温暖的留言:“老师您辛苦了,多喝水,多注意休息。”每个周末和家长沟通孩子这一个周的学习情况时,也会得到家长们真挚的感谢和关心,那些淳朴的语言让她深深体会到自己职业的幸福感。

教学转变从忙乱到从容

2003年非典发生时,于莺彬刚参加工作不久,那时候给中学生们的课堂教学,除了“铺天盖地的卷子”,每天让学生“报平安”也少不了。2020年春节假期,于莺彬正式收到了改上网课的通知,“那时候特别手忙脚乱,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网课的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 ”她说,对于理科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很多时候黑板上的边写边讲效果更好,所以很多课时没有现成可用的教学PPT,需要老师们重新制作,然后再录制成视频给学生来学习,但是因为录制网课的软件不熟练,通常一个网课至少录制3—8遍。因此,2020年疫情时期的网课,她根本无法保证睡眠质量,再加上担忧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常常感到身心疲惫。

“但是这些遗憾,都在今年这次居家网课中得到了弥补,学校和老师包括家长、孩子们都能从容面对。”于莺彬介绍,首先在经历了一波线下线上教学模式的转变后,老师们能顺应时代转变教学方式,熟练掌握了网课授课的软件使用。此外,有了2020年网课的经历,老师们平时教学会特别注意积累网课资源,形成了系统的网课PPT和学案。 “这次线上教学前,学校也第一时间发动班主任对学生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召开班会、家长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也给了家长一颗定心丸,学校和老师们准备好,家长只要配合老师们的工作就行,让家长减少焦虑,给孩子创造和谐宽容的学习氛围。 ”于莺彬告诉记者。

“这一次的网课和2020年的网课相比,明显的进步是——人更善于运用技术了。 ”于莺彬认为,尤其对于一名教育者,要顺应时代转变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具体分析实质细致的转化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发展,而这需要更好的心态、更大的耐心和更多的智慧。她介绍,今年66中网络教学高效的关键在于采用班级管理和在线课堂的授课方式,从作息时间、课时安排及体育锻炼等和在校完全一致,老师们通过熟练使用钉钉在线课堂,可以和孩子互动,师生之间加强提问、加强沟通,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如何“粘”住学生兴趣

不过在于莺彬看来,虽然网课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但课堂教育仍是不能取代的,“老师们都希望尽早回归校园,把孩子拢在身边看着,发现小问题时能及时说两句,毕竟孩子思想开小差,线上教学很难发现,对学生自控力就更是挑战。”这些是对老师的考验,也是能用心“下功夫”的地方——如何使孩子们的居家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和老师们在竭尽全力弥补一点是一点。

为了缓解日复一日待在电脑桌前学习的疲劳与枯燥,于莺彬联合班干部开展了线上音乐会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有效缓解了大家的心情,让枯燥的网课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作为参演人,我紧张而激动,很高兴能够同各位同学共同合作,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上网课的同时,运动也提上了日程,我养成了每天用健身软件打卡的习惯,既增强体质又放松心情改善情绪。 ”……这是高一1班的同学们写下的居家日记。

“班主任是和学生们最亲的人。 ”于莺彬始终这么觉得,跟高中生打了多年交道,不用直接交流,她也能感受到疫情和居家学习给学生们带来的焦虑。所以除了课业,她需要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每周一次举行线上音乐会、线上读书沙龙,每周进行家务实践活动打卡,每周3-5次督促学生们通过健身软件或拍照记录自己的运动生活,还有专门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从情绪调适、专注力提升、时间管理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居家心理调适能力。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致,让线上教学同样有声有色,可以说于莺彬想尽了各种招数。

感受

网课是家庭关系放大镜

于莺彬的女儿在读初二,也是学习的关键时刻,在她看来,良好的家风是教育的前提。“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网课学习的关键,上网课期间,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需要家长和学生共同维护。”她说道,上网课期间,作为一个母亲,她首先会配合好老师的要求,然后让孩子作息正常,每晚会和孩子聊聊当天网课的情况,有时还和她探究如何更好地上课,让女儿从中学生的角度给自己一些建议。“我们班的线上音乐会、线上读书沙龙,如果时间允许,我就邀请女儿一起来欣赏,这些交流和参与让她感受到尊重,也能从哥哥姐姐身上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

于莺彬的丈夫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就奔赴一线了。 “疫情之下,不管是作为医务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服从大局安排,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众志成城不是一句空话,是需要每个人去践行的。 ”于莺彬说。 3月份市教育局举行“一封家书”征文活动,青岛66中积极组织全体学生和家长参与活动,于莺彬不仅在全班发起倡议,也让丈夫在空隙提笔给女儿写了一封家书。 “对我女儿来说,收到来不及道别的父亲的家书,让她感受到关爱和责任;对我们班的全体学生来说,青春期的他们不善于表达,甚至不乏与父母有些交流阻隔,居家学习更容易暴露这些亲子问题,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地搭建渠道为线上教学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真正促进家校共育的实现。 ”在于莺彬看来,老师、学生、家长磨合得越来越好,这些都是线上教学的收获。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实习生 姜鲁泽

新闻推荐

聚焦精细化,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座底色十足的人民城市,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