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听了一场音乐会

青岛早报 2022-04-08 11:21 大字

[摘要]流行经典

文/立波

过去的流行,恒久的经典。作为青岛本土的知名DJ,立波的职业生涯也是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的见证之旅。 《青岛早报·星光岛周刊》开设“流行经典”专栏,借个体的赏听体验追忆、梳理那些年间本土音乐大事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于淑珍和关牧村是天津歌舞剧院的台柱子,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歌曲》杂志社共同举办了一次群众喜欢的歌曲评选活动,这次活动中,评选出了“听众最喜爱的歌曲”一共15首。于淑珍入选了两首,电影《甜蜜的事业》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泉水叮咚响》;关牧村是施光南重点栽培的苗子,为她度身定做了许多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像《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假如你要认识我》等,一个女高音,一个女中音,一老一少、珠联璧合,她们曾自南向北在全国连续开了四十多场音乐会,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院线巡演,现场乐队伴奏,一人分唱半场,所到之处场场爆满,反响热烈。

较之外地观众的翘首期盼,青岛观众可谓幸运,1979年8月,全国巡演之前,她俩就在青岛遵义剧院举办了独唱音乐会,演出的曲目就是后来巡演的版本。不知是天津歌舞团的有意安排,还是两位歌唱家对青岛情有独钟,总之那个夏天青岛的风吹得格外温柔,舒展的空气吹拂出五线谱的韵律,那感觉不要太好太妖娆。

开票当天上午九点,我就骑着“大金鹿”一路狂奔至台东,结果售票口小黑板白粉笔横平竖直地写着售票时间:下午两点。那时候买票没有网上预约没有二维码没有走后门没有票贩子,要想买到票,一靠观察售票口地形侧面进击,二靠拼体力会攀爬嗓门大,一通组合拳下来之后结果一般不会差,在挨过午饭没吃、挤掉一排扣子、手上几道划痕之后,顺利到手两张门票(每人限购两张),得意洋洋一路骑车撒把哼着小曲儿嘚瑟回家了。门票两块钱一张。

演出是第二天晚上,买票当晚在床板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竭尽所能畅想着端坐剧场看演出的得意盛景。结果一大早,在老母亲的一声呵斥中变成悲剧:你大哥正在谈对象,把票给他吧。还没捂热的门票,就这样拱手送出。

演出当天晚上,心有一万次悲伤的我,心有不甘骑车杀奔遵义剧院门口,想去碰运气捡退票,只见观看群众笑脸进场,不见退票者慈悲相让,只听见开场铃儿响叮当,我一人独坐门口享清凉。由于是夏天,检票门并没关闭,透过大门听得见二位歌唱家的演唱,也是不枉费我心机一箩筐。开场不到半小时,突然天降暴雨,门口边只剩我独苗一根,一位头发斑白的剧场人员对我说:小伙子,你是真喜欢她们啊,别(青岛话,音为bai)言语,赶紧上二楼找个没有人的座看去吧。

于是,落汤鸡一般的我,喜滋滋地看完了整场演出,那种满足感无以言表,或者说,这是一场我“偷”听来的音乐会。不得不说,青岛的观众喜爱听歌也懂音乐,整场演出掌声不断高潮迭起,除去大家耳熟能详的几首歌之外,于淑珍还演唱了《放马山歌》《龙船调》《五哥放羊》《花儿与少年》;关牧村的诠释可谓中西合璧,既有《祝酒歌》《克拉玛依之歌》这些经典原创歌曲,还用歌声带观众穿梭世界各地,演唱了《我们美丽的国土》《丽达之歌》《照镜子》《DO RE MI》等,可以说,这是一场风格多变、精彩纷呈、令人听完惊喜连连的音乐会,担任现场伴奏的是天津市歌舞团民乐小组和管弦乐小组。

久违的事,想起来总是甜的,这场音乐会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43年,今年春节前,天津著名DJ翟翊告知我:二位老师目前身康体健,于淑珍已不再登台演出了,关牧村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只是演出次数少了许多……一切曾经的美好过往,都值得今天亲切的怀恋,这样挺好,这样就好。

新闻推荐

袁涛代表 党建引领,推进历史城区保护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李晓哲城市更新和历史城区保护需要解决基础设施、业态、人流等等诸多问题,事关城市发展,因...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