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爱60年 相敬如宾情意浓

老年生活报 2022-04-08 11:44 大字

姐姐做媒,让两位远隔千里的年轻人相识相知,通过书信来往他们缘定终身;婚后分居近十年,聚少离多,他是军人保家卫国培养骨干,她是幼师教书育人照顾家庭;退休后,两人游山玩水,相濡以沫,孩子孝顺,家庭十分和睦……家住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永平路院区,军休干部黄文凤和老伴赵下周携手走过了60个春秋,幸福生活令人羡慕。日前,记者来到老人家中,听他们讲述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

姐姐做媒 相隔千里书信往来

今年88岁的黄文凤和83岁的赵下周,老家都在浙江省金华市。 “1950年,我上高中的时候,恰好是抗美援朝时期,同学们参军热情高涨,我没有跟家里商量就报名参军了。 ”黄文凤向记者介绍,1951年,在南京的海军联合学校学习了一年时间,位于青岛的海军航空学校急需人才,他和一部分同学便来到了青岛。

毕业后,黄文凤留在学校任教,转眼到了结婚的年纪。 “我的父亲是一名邮递员,由于工作调动,他和母亲到了金华市兰溪县(今兰溪市)工作,他们的邻居恰好是我老伴的姐姐,聊天中得知两家都有年龄相仿的适婚青年,于是帮我们牵线搭桥。”说起相识的经历,黄文凤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我刚刚从杭州幼儿师范学校毕业不久,在兰溪郊区的一所幼儿园当老师,听姐姐说,对方是一名解放军,我内心特别高兴。 ”赵下周说道,不久之后她就收到了黄文凤的来信,他们开始了书信交流。

婚礼简单 婚后多年一直分居

1961年,黄文凤回家探亲,他在妹妹的陪同下,来到了赵下周工作的地方,这是两人第一次正式见面。虽然两人见面时间很短,但是彼此都特别中意,黄文凤返回部队后,两人继续书信往来。 1962年7月底,赵下周坐船来到青岛,此行的目的正是与黄文凤登记结婚。

他们的婚礼是在青岛举行的,形式特别简单,但让人特别难忘。 “为了庆祝八一,我们的婚礼在7月30日傍晚举行,地点在部队招待所,当天结婚的还有我的一位战友和他的妻子,我们两对新人在大家的祝福声中,举行了简单的仪式。”黄文凤回忆,“结婚第二天,我们去了栈桥、水族馆、中山公园游玩。 ”相聚的日子十分短暂,一周后赵下周返回老家上班,黄文凤返回部队工作,两人从此过上了分居的日子。从1962年到1970年,除了黄文凤每年一次的探亲假,他们很少能见面。

孩子出生 他都不在身边

“那些年,家里的事大大小小都是她在付出,正是有了这位贤内助,我才能安心工作。 ”黄文凤介绍,他们的三个孩子出生时,他均不在身边,第一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出生时,是因为在部队不能回家,第三个孩子出生时,虽然他已经复员回家,但是当天他正在单位值班,恰逢下大雨,把回家的道路冲垮了,留下了诸多遗憾。

1978年,部队院校又要重新组建,已经复员回家当工人的黄文凤,再次被召回,这次他被调到了安徽蚌埠的海军院校继续从教。 1979年赵下周随军,1987年黄文凤又调到青岛工作,一家人又从安徽搬到青岛。

相濡以沫 家庭和睦幸福

到今年,黄文凤和赵下周风风雨雨,已经一起走过了60个春秋。 “能够遇到我的丈夫,是我这一生最幸福的事情,他不但心地善良,而且非常好学,正是这种精神支撑了我们的家庭。 ”赵下周说。

退休后,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两位老人也没闲着,黄文凤在老年大学报了摄影班,经常带着妻子出门旅游。每去一个地方,回来都要制作一本游记,在他的家中已经积累了几十本。 记者 张磊

黄文凤赵下周

新闻推荐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两翼齐飞、产城共兴,城阳街道以项目突破跑出城市更新加速度半岛全媒体记者张彤风劲势急,建设正当时。4月4...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