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新增4家“国字号”3家在城阳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发文,公布了第28批共10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青岛市新增4家企业,分别是: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青岛华世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其中,城阳区占了3家,分别是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青岛威奥轨道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和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成为全市创新主力军。据介绍,本次入选的企业代表了城阳“四新”经济的创新力量。长期以来,城阳区以创新思路谋划先行示范,构建起“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创新生态”的创新链条,全力打造活力迸发、转型升级的创新平台,搭建科技成果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桥梁,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奋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的“科技引擎”。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创新发展需要肥沃的土壤,城阳区拥有青岛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拥有康复大学、中科院软件所青岛分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不断集聚的创新资源,是城阳创新发展的潜力所在。
作为城阳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青岛市首批瞪羚独角兽企业加速器——青岛天安数码城在助力企业创新创业、加快城阳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3年落地城阳以来,园区已聚集现代服务企业1000余家,汇聚了龙闯电梯(青岛)有限公司、豪尔沃(山东)机械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威纶通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愈加凸显,成为城阳及周边汇聚现代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我们是园区‘老朋友’,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园区内的产业集聚程度越来越高,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愈发紧密。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的入驻,让我们在软件方面有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有问题可以随时见面沟通,说不定就能聊出‘火花’。”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坚说。
城阳区还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以特种食品为例,城阳区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创立了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打造集科研、中试、企业联合创新空间以及海洋科技展厅等为一体的综合科研创新基地。聚焦“海洋+”、蓝色粮仓、大健康、现代畜牧养殖业、现代种植业和智能装备六大领域,目前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国际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在海洋脂质生物转化、海参精深加工等多个领域拥有成套技术成果。
创新活力全面激发
去年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城阳下线,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这也是在中国高铁发展史上,城阳一直站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制高点的真实写照。本次荣获“国字号”认定的威奥股份有限公司便是轨道交通高速列车车辆配套产品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始终参与着中国高速列车的创新历程。
近年来,城阳区以深化产业体制改革为抓手,深耕产业集群,持续集聚创新资源联合攻关,创新活力全面激发,在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城阳区坚持培育壮大新动能: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100亿元,获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海水稻走出国门,香飘“一带一路”;“四新”经济活力加快释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两番……
截至目前,城阳区(含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1200余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7家,“瞪羚企业”34家,市级“隐形冠军”33家,各类企业数量居全市首位;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入选新一代“青岛金花”制造业企业5家,均居全市前列。当“高”“新”“精”企业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第一动力”时,这个地区的强劲势头是可持续的,澎湃有力的后劲令人期待。
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创新环境的优化、金融活水的灌溉、人才智库的浇铸,为城阳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四区一园”建设带来更多内生动力。
“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环境,为科技创新营造了适宜的“阳光、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2019年城阳市民中心正式启用,累计提供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各类别综合服务10余个,进驻审批、服务事项848项,真正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一次就办好”。
金融支持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制定《关于促进城阳区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的科技金融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直接融资支持力度,2021年兑现科技企业融资利息补贴600余万元,惠及科技企业及金融机构共94家,推荐7家企业入库区级“白名单”,与青岛高创担保、青岛银行等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引导企业融资8亿元。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城阳深谙其中深意,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制定出台《关于促进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建设的十二条人才支持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全区招才引智工作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开展大学生 “留城行动”,探索“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机制,为城阳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通讯员 苟小妹 于艳滨
新闻推荐
早报3月2日讯早报2日报道的青岛市中心聋校16岁学生李心毅夺得全国残运会冠军的故事,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青岛长春路惠耳听...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