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把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

青岛早报 2022-02-17 06:08 大字

[摘要]作家梁晓声:

根据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正在央视热播,这一书写了“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的作品,以上世纪70年代东北某城中村的周姓三兄妹为主角,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串联起知青插队、三线建设、工农兵大学生、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国企改革、“下海”、职工下岗、棚户区改造的时代往事。虽然这位至今仍然坚持手写文章的作家不会用电脑也不用社交软件,但他近日以多场直播的形式与读者互动,讲述了他笔下跌宕壮阔的人民史诗,展现了一代代中国人对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追求。

把“失声的”工友情谊写出来

历时5年的创作,每天10小时的笔耕不辍,仍在坚持最为原始的写作方式的作家梁晓声,用手中的纸和笔写下了一部横跨半个世纪的人民奋斗史——《人世间》。2016年,在他完成这部作品之时,已经68岁。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 ”这不仅仅是电视剧《人世间》的总制片人、导演李路的疑问,同样也是许多读者想要知道的答案。梁晓声表示,最初写这部作品只是个人的一种情愫,“我的父亲是‘大三线’的建设工人,隔几年才能回家,我曾是一名兵团知青,就像书中周父与长子、女儿的关系一样,经常是在父亲探亲的时候我已经下乡了,待到我能回家的时候他却不在,在我的成长记忆中,与父亲见面的时间很短,这样的书写也是为了弥补我的一种情感缺失,尤其是在父亲去世之后。 ”此外,梁晓声还提到了一点,在他当兵团知青那段时间,家里只有母亲、妹妹、弟弟,还有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其实小弟弟是承担了最重的家庭责任,比我付出得更多,他就像是剧中的周秉昆,而我所能做的,不过是往家里寄钱。 ”梁晓声表示,书写知青岁月的文学作品很多,但是鲜有作品将视角对准那些留守在家里的青年,“此外,每次回家探亲,我都会看到我的小弟弟和工友们之间的情谊,而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几乎是失声的、沉默的。 ”

而这与李路导演对于产业工人的炽热情感是一致的。梁晓声透露说,他也曾反问过李路导演,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作品呢? “李路导演是知名影视剧导演,摆在他面前的影视剧本无数,而他偏偏相中了《人世间》,这是为何?据我了解,李路导演的父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大学生,他是在知识分子家庭中长大的,并不熟悉当时产业工人的生活。后来我才知道,他的父母在吉林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亲历了东三省重工业之城的发展与变化,这些变化中有大型国企的蒸蒸日上,有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干劲十足,也有经历转型时的无奈与阵痛,他对身边这一切的变化,以及曾经儿时玩伴们所经历的这一切感同身受且心怀敬意。 ”

相同的情感碰撞,为这部作品的改编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几度沟通之后,梁晓声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以书面备忘录的形式确立了电视剧的导演中心制,“我绝不参与意见。 ”梁晓声表示,在影视剧的创作过程中,“原作是一堆建材,导演和编剧将其建设成什么样的建筑物,那是他们的自由,电视剧一定是李路导演及其剧组的另一部作品,是他们的心血体现。 ”

希望唤起年轻人的理解和体恤

梁晓声曾多次说起,《人世间》的人物形象与他本人的经历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周秉昆所在的酱油厂,是梁晓声弟弟的工作场所,而大哥周秉义身上,也有他和他的知青朋友们的影子,“周家三个孩子身上的特质我都有一些,比如周秉昆和他哥们之间的友谊,就和我做知青时对朋友们的感情一样,面对知青朋友的祸福命运,我能做到挺身而出。周秉义身上的理性,是我后来逐渐习得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自己也慢慢成熟一些,还有周蓉身上的特立独行也是我所喜欢的。 ”除此之外,文字里的棉袄、手绢、粗粮馒头,无一不冒着北方的寒气;故事中的28自行车、玻璃弹珠、工厂和林场,也带着粗粝的质感。从时光深处走来的梁晓声,想写一种真实可见的生活,“我想将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从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

这部作品问世之后,引发巨大反响,并以最高票数获得了当年的茅盾文学奖。梁晓声表示,“我希望通过这样一部作品,包括李路导演的电视剧版本,能够让我们的年轻人对自己的父辈、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人有一种全新的认识,赢得现在的年轻人对长辈们的尊敬,对于他们现在遗留下来的生活习惯有所包容和体恤,如果能够达成这样的效果,这部作品就成功了。 ”梁晓声坦言,直至现在他仍保留着囤积包装盒子的习惯,快递的纸盒也舍不得扔,“这是特殊年代遗留在父辈们身上的痕迹,知晓了曾经岁月的清贫与艰苦,或许对这一切也就理解了、包容了。 ”现如今《人世间》的版权已经卖到了国外,梁晓声更希望在上述的评判标准之外再加上一条,“我希望所有的外国读者、观众,在看过了这部作品之后,相信这是一部真诚之作,是真诚回望历史的作品,是最接近上几代中国人原生状态的作品,能够让他们也感受到中国人对待亲情、友情的态度与西方人没有本质的区别。 ”

我的写作,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

记者:有人说,《人世间》里没有坏人,您对此怎么看?

梁晓声:《人世间》这部小说,我最初给它定名为《光字片的儿女们》,就是想写一群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于我有恩的,全都记录下来。在书中,他们就是曲老太太、邵敬文这些人,即便是在异常的年代,即便是在面临着外界的种种压力,人们之间仍有相互的体恤、理解,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帮助……每每写到这些,我心里都会觉得温暖,因为我觉得我写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最基础的价值观和最基本的感情。

记者:您在《人世间》的创作中嵌入了您本人的经历和价值观?

梁晓声:一路走来,我遇到了很多的好人,有那么多好人簇拥着我走过来,我看到的生活的本质让我坚信这样一点:我的写作,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我认为没有作家能够仅凭经验和技巧,就能把自己并不相信的价值观写出来,只有我自己相信了,我的故事才会自然而然地写出来。能写出来的,一定都是发自内心的表达。

记者:据说您也参演了电视剧《人世间》?

梁晓声:我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了25年,中间曾经有过很多人动员我出镜,当时冯小刚还让我演 《手机》里的一个教授,我是断然不肯的。这次在《人世间》里也是首次触电。当时去剧组探班,李路导演对于法官的演员人选不太满意,看到我二话没说就给排上了,是绑架式的,害得我一晚上没睡,好在这位法官大部分时间是宣读判书,没有太多台词。说实话,我不太想看那一集,当时初剪片子给我送过来的时候,我把那一集跳了过去,我难以接受我这样的老脸出现在那么多人的面前,那是个灾难。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新闻推荐

胶南街道:垃圾分类宣传走进春季招聘会

2月15日,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街道举办“春风送岗,职为等您”春季劳动力招聘会,街道城管中心工作人员联合垃圾分类志愿者到...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