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四花绽放开幕式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手举各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队雪花造型名牌,引领运动员入场的引导员们,她们是来自北京10所高校的在校女大学生。其中,高举希腊代表队名牌的1号引导员荆典、引导澳大利亚代表队入场的刘璐、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做引导的白晓菲、斯洛伐克代表队的引导员王雪菲都是来自青岛的姑娘。
4个多月40多次“魔鬼训练”
“作为冬奥会开幕式的引导员,我深知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更展现着祖国新青年的形象和民族新时代的风采。”在冬奥会开幕式上高举希腊代表队名牌的1号引导员荆典,作为青岛二中2021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她依旧清楚记得,刚得知冬奥会开幕式招收礼仪志愿者时,自己便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参加,即便知道不能回家过年也丝毫没有退却。
“2021年10月3日张艺谋导演第一次选拔引导员,我既紧张又兴奋,经过面试成功入选,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一定要做最好的! ”荆典是这么想的,在后期训练中也是这样做的,最终凭借自己的认真、扎实赢得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1号引导员入场的荣誉。
冬奥会开幕式斯洛伐克代表队的引导员王雪菲,是青岛二中分校2019届艺术学院毕业生,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详细介绍了引导员的严格、高强度训练。 “自去年国庆节至今,我们训练了40多次,共计300多个小时。去年十一假期连续训练6天,之后集中在每周的周六、周日,每天训练有时是白天,有时是从下午到晚上,常常是5至10小时不等。 ”王雪菲说,引导员的岗位,尽显我国青年人昂扬的精神面貌的同时,还要保证将身后的各国代表团引领到正确的路线行进。“为在短暂却非常重要的十几秒镜头前完美亮相,大家穿着高跟鞋一站便是一小时、一走就是一整天,期间要保持住优雅挺拔的身姿和最饱满的精神状态,甚至我们强迫自己不眨眼睛,大家常常是眼睛睁得发青、睁得生理性流泪。练习举牌也是如此,整小时地将引导牌高举过头顶,双臂麻得失去知觉也没人会轻易放下。
练习时一动不动站50多分钟
开幕式现场,和运动员们厚厚的羽绒服相比,引导员们的服装显得很单薄。荆典告诉记者,她们上身先穿一层太空棉的内衣打底,再穿一个加绒的内衣,再穿外面的衣服,裤子也是一个太空棉的裤子,再加一个加绒的白色裤子。 “衣服非常地卡身,都是量体定制的。 ”荆典介绍,在一开始举牌的时候非常不适应,手臂根本抬不起来,垫肩的地方还会造成一种耸肩的感觉,但这些通过训练都克服了,最终呈现完美效果。
引导员们虽然每个人在场上只走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背后却是无数次的“魔鬼式训练”。引导员们要求手上举着国家名称的雪花牌,带领各国运动员入场,这个任务不能有丝毫差错,引导员出发时,雪花牌要在胸前,举牌时要在头顶斜上方,举起的时候要垂直天地之间,虽然每个姑娘胳膊、上身、脖子都不一样长,但动作必须练到分毫不差。荆典永远无法忘记在开始训练举牌站姿和笑容时,一动不动站了50多分钟,每次导演说“姑娘们,再坚持坚持,看看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她便忍着浑身上下的酸痛,把笑容绽放得再灿烂些,双腿收得更紧一些,姿态做得更挺拔些,甚至于在最后的几分钟,她克制不住身体的颤动,分辨不清脸颊上究竟是泪水还是汗水,但始终如一的是那最灿烂的笑容、最饱满的热情和最坚定的信念。 “慢慢地也能听到身边有同伴们的抽泣声,其实真的很累,甚至是痛苦,但是没有人放弃和停下。 ”直到听到导演说“可以收了,姑娘们,你们是好样的”,荆典已经浑身僵硬,只能缓缓收回手臂,试探着弯曲膝盖,她的眼眶也早已被泪水打湿,那是激动自豪的泪水。
走T台基本功让她们走得很稳
引导澳大利亚代表队入场的刘璐和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做引导的白晓菲,都是青岛艺术学校2018级服装表演专业的毕业生,2021年9月考入北京服装学院本科继续深造。天天练习走路、举牌和微笑,刘璐、白晓菲并不觉得辛苦,因为这是服装表演的基本功,穿高跟鞋走T台是考试内容之一。在高中学习期间,她们就多次在青岛市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参与这次开幕式引导工作,因为有专业技能“打底”,两人走得特别稳。
“开幕式当天,我到指定位置站好,巴赫主席主动用中文向大家打了招呼,我心里的紧张消失了不少。 ”认真、细心的白晓菲告诉记者,近距离接触巴赫,是她人生中很重要的时刻,她必将以此为激励,更加努力。
“姑娘们,4个月辛苦了,你们真的很棒! ”当听到导演的肯定后,所有引导员们眼泪决堤,有感恩,有不舍,有激动,有满足,收获了这段人生中最宝贵最难忘的回忆。
新闻推荐
“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已经到了花甲奔向古稀的岁月。一路走来,有悲也有喜,我很感恩也很知足。”2月2日,青岛市的张...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