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忆乡雪

青岛早报 2022-02-09 23:45 大字

冬奥会离不开雪,雪是冬奥会的基础和元素,看到冬奥会在我国北京召开,使我想起故乡的雪。记忆中故乡的雪来得早,特别大。母亲说:“十月天,猴子脸,说变就变。”进入农历十月,常常一片乌云就能带来雪,有时这边出着太阳,那边则雪花飞舞。不过,这种阴阳雪稍纵即逝。

北方的雪大体分三种。一种是棉朵雪,大朵大朵的,不管风大风小,飘起来如同绽放的棉朵,洁白蓬松,落到脸上凉丝丝的,很舒服。另一种是米粒雪,一般在小雨之后,像米粒一样从空中撒下来,打在地上,打在湾里,打在残荷上,发出不同的声音,犹如天籁之音。打在人脸上,就像针刺。遇到大北风,雪是斜的,像是鞭子迎面甩过来,疼痛难忍。还有一种是混合雪,米粒雪与棉花朵雪交替进行,这种雪比较多。新疆有“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说法,我们平度城也有十月飞雪的记载。

印象最深的是1952年,二叔的儿子我的堂哥结婚,定的日子是10月16日。堂哥在青岛商业系统工作,媳妇是邻村的,距离我们村五六里路。年近三十的堂哥请假回家娶亲,头天晚上,秋高气爽,一切如常,全家人喜气洋洋,只待新娘子过门了。岂不知夜里风起雪飘,放眼望去,各种树木随风摇晃,房屋、大地、沟湾、远山已是一片白茫茫。早上七八点钟,卷地风来了,狂雪如瀑,推着人跑。大风像推土机,把雪推到房前屋后,越堆越多,几乎与屋顶比肩。大地却光秃秃的,只是有点残雪。堂哥娶媳妇日子不能更改,轿夫、啦叭匠、扛旗、打灯笼的大人孩子都聚齐了,可是风雪不停。如果顶风冒雪一路吹打,不但走不动,也睁不开眼。族长决定,抬轿的、吹喇叭的照常去迎亲,扛旗的小孩不去了,由一个大人代替。这下子,我们这些扛旗、打灯笼的小孩子解放了,高兴得蹦高。来回十多里路,不知接新娘的人马是如何走的,反正快中午了才回来,一个个通身是雪,连眉毛都挂了冰。按照风俗,新娘子进门必须吃面条,我们也跟着沾喜气,争先恐后地到二叔家吃喜面。

我们村的老井在村外西北角,冬天经常被大雪封死,家家只能化雪做饭、洗涮。男人凑在炕头上打牌、扯胡。女人忙活做饭、做针线。老人编席子、收拾农具。小孩子无拘无束,或者在门外堆雪人,或者在地上撒点谷粒,用筛子捕麻雀。太阳晒着屋顶上的积雪,雪水从屋檐流下来,冻成一根根晶莹剔透的冰凌,就像吊着的丝瓜。我们把冰凌敲下来,填进嘴里咬着吃,像城市孩子吃冰棍一样。

其实,乡下人喜欢的是无风之雪。晚上云遮月,一夜静悄悄。第二天,大地像盖了一床棉被。太阳出来,雪静静地化。雪水渗入田园,滋润了麦苗和果树。这样的雪,才是好雪。

新闻推荐

辛安街道:动员再部署,分类再出发

2月8日,春节后上班第二天,青岛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组织城市管理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度会议,对街道新...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