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冬衣传递城市文明“新温度”
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西姆说,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从这一层面而言,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不应只由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来标注,公厕同样可以成为一种精准的“度量衡”。从在公厕设置“爱心传递服务点”,到为环卫工人印制发放公厕管理标准“口袋书”,从“黑科技”加持清洁,到在公厕内部打造综合服务空间……在市南区,公厕精细化管理测量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力度,也测定着来自城市人文关怀的“新温度”。
“新温度”
公厕自取冬衣传递暖心服务
“我没想到海边这么冷,也没想到景区公厕里竟然准备了防寒衣服,太好了。”1月17日上午,来自东北的游客李女士虽然身穿貂皮大衣,但刚在栈桥景区游览了一会儿美景,就被刺骨的海风吹得哆嗦,正纠结于是否离开,却在栈桥西侧公厕有了意外发现——这里有市南区城市管理局设置的“爱心传递服务点”,摆放了一排干净整洁的冬衣,免费供有需要的环卫工、市民和游客取用。随后,李女士选了一件冬衣穿上,继续去沙滩观赏海鸥。
据市南区城市管理局环卫管理科负责人周爱清介绍,根据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倡导,市南区城管局在具备条件的栈桥、五四广场等景区的公厕设置“爱心传递服务点”,放置防寒衣物。衣物主要来源于爱心市民、企业的捐赠。经过工作人员仔细检查、消毒后,才能放置在服务点。试点工作完成后,市南区城市管理局将根据市民、游客需求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如果市民家中有闲置干净的冬衣,可以捐赠到‘服务点’,也可以拨打电话0532-88729205咨询。”周爱清呼吁市民们广泛参与,不仅成为这项服务的受益者,也成为参与者,奉献爱心,为冬日的青岛增添一股暖意。
“硬支撑”
“黑科技”打造综合服务空间
公厕是文明的窗口,公厕精细化管理是否到位,硬件设施建设给出最直观感受。
“过去是闻着味找厕所,现在依然是闻着味找厕所。只不过以前是臭味,现在是香味。”在去年11月举行的市南区“十佳公厕”评选和典型宣讲活动中,市南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曾这样介绍工作。闻香寻厕并不夸张。市南区部分公厕安装了新型植物益生菌除臭设备,利用植物因子“吃掉”臭味,从根本上消除公厕异味问题。以栈桥西侧公厕为例,受疫情影响,去年夏季旅游高峰期每天景点接待游客减少到10000多人,但公厕日均使用人数却达到5000人次左右,走入公厕,闻到的是除臭设备散发的阵阵清香,没有一丝异味。
新型植物益生菌除臭设备只是公厕“黑科技”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市南区公厕还配备了1.5万元一台的刷地车,“体格”小实用性强,可喷水清洁污渍、清扫收集垃圾。为满足市民、游客需要,公厕内还设置了“手机加油站”、直饮净化水及行李架等设施;以青岛历史、传统文化为主题设置文化墙内容;部分公厕创新采用全透明玻璃屋顶设计,既达到自然采光明亮通透的作用,又实现绿色环保建设理念……一系列有力举措打造出综合服务新空间。
“软赋能”
“绣花针”扎出民生幸福指数
近年来,市南区一直把公厕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增加公厕数量,优化公厕布局,始终坚持“一厕一策划、一厕一文化、一厕一景观、一厕多功能”的创新建设理念,本着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的原则,着力在公厕规划、建设和管理上下足“绣花针”功夫。
据统计,近五年来,市南区完成新建公厕45座,升级改造公厕46座,目前辖区公厕数量达147座,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达到每平方公里5座的上限标准。在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组织的2021年青岛市城市“最美公厕”单项奖决赛活动中,市南区湛山寺公厕、小青岛公厕、山海关路公厕凭借先进的设计理念、智能化的设施设备和贴心的管理服务,分别获得艺术设计奖、智慧环保奖和便民服务奖,形成公厕规划一处、建设一处、投入一处、满意一处,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在公厕数量满足的同时,市南区通过为所有公厕管理员发放统一定制的工作服,印制公厕管理标准“口袋书”等“软措施”赋能精细化管理,逐年提升公厕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推动市南区公厕管理服务向更专业、更精细、更完善迈进。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张琰
新闻推荐
这个冬天,受关注度较高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莫过于流感。最近,张文宏医生的演讲金句再次刷屏:“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从来不...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