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模式实现垃圾处置就地减量 沙子口街道垃圾分类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工作模式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永红
自开展垃圾分类以来,沙子口街道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施行“三位一体”(街道主导、社区实施、公司运作)、“四类收集”(生活垃圾、大件垃圾、建筑垃圾、绿化垃圾)、“三大成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3+4+3”垃圾分类处置模式,每年处置厨余垃圾3200余吨,处置大件垃圾36000余件,处置建筑装修混合垃圾41000余方,就地减量成效明显。
健全机制
高位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持续长效
沙子口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任组长、部门中心及辖区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街道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议,管区书记对每个社区进行现场指导,建立了街道、管区、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由街道统筹协调、管区指导调度、各社区具体落实,形成了街道垃圾分类工作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二是坚持党建引领,用“红色引领绿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依托各社区党组织,采取党员联户、党员监督、党员驻桶督导等工作措施,积极带头实践垃圾分类工作,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三是建立考核奖评机制,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考核、居民群众打分考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网络舆情处置等措施,完善对社区、运营企业考核办法,确保高标准推进。四是注重工作融合,将垃圾分类工作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相融合,把垃圾分类工作写入乡村民规条约,让垃圾分类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当中,不断培养居民文明素养和良好卫生习惯。
广泛宣传
全方位动员,做到人人参与
街道充分利用各类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社区宣传栏等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居民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提高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企业、进商超、进家庭、进学校等“九进”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加强舆论引导。还开展“家校社联合”活动,与学校共建,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共开展“垃圾分类”入校园活动。四是建立“沙拉将”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与垃圾分类督导员共同驻桶督导、入户宣传等方式扩大垃圾分类宣传面。
规范提质
全力打造垃圾分类新样板
沙子口街道建设垃圾分类分拣房,依托分拣房实行垃圾分类封闭化管理,给社区居民养成定时定点投放的好习惯。投放结束后将社区内垃圾桶全部收进垃圾分类房内进行统一管理洗刷,社区白天无垃圾桶,极大提升了社区环境卫生面貌。建立垃圾分类宣教教室,摆放了垃圾分类标识,推广垃圾分类常识,为社区居民长期开展垃圾分类学习提供场地支持。探索建立了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垃圾分类社会实践基地,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垃圾分类常识为重点,内容通俗易懂,为居民、学生等群体参与垃圾分类搭建了实践平台。
积分激励
不断提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沙子口街道创新体制机制,对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进行奖励。采取垃圾分类积分制,每天垃圾投放点配备1名督导员,定时定点在投放点驻桶督导居民垃圾分类工作,对生活垃圾分类较好的居民视情况给与1~3分的积分;实施积分兑换机制,组织保洁公司定期到社区开展积分兑换活动,居民可凭借垃圾分类投放积分兑换日常用品,极大地提升了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
建设设施
完善末端处置,实现就地减量
建设厨余垃圾处置设施。沙子口街道建设厨余垃圾处置设施。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就地处置”的原则,建设厨余垃圾降解设备2台,占地约60平方米。厨余垃圾的生化降解是通过微生物的好氧呼吸代谢过程实现的,其作用机理为好氧微生物将厨余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灰分,降解后的物料经专业检测可直接用于作物追肥,减量达80%以上,而且操作简单仅在喷淋时消耗少量电能,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处置、方便可行。
建设大件垃圾与绿化垃圾处置设施。街道通过吸引社会资金对废旧厂房进行改造、设备专业处置购置,在九水东路616号建立大件垃圾处置与绿化废弃物处理中心,共占地约1500平方米,于2019年投入使用。主要承担崂山区大件垃圾和绿化垃圾收集处置任务,大件垃圾处理能力约30吨/天,绿化垃圾处理能力约6吨/天。有效解决了辖区内大件垃圾、绿化垃圾处置难的问题,是本市首家综合性大件垃圾处置中心。由中标企业对辖区内产生的大件垃圾进行集中收运,称重后机械破碎处置,破碎产生的木屑、铁屑可进行资源化利用,木材制作生物炭,金属送至资源化回收公司,剩余破布料送至垃圾处置厂处置。同时,该区域还是崂山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是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及互动性于一体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包括室外体验区和室内学习区。室内学习区的区域划分十分明确,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展板来展示垃圾分类的现状、分类方式、分类意义等内容,让广大市民更加便捷直观地了解生活垃圾应该如何处置,引导公众居民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增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理念。
建设建筑装修垃圾集中收运处置设施。为彻底解决辖区内建筑垃圾任意倾倒、随意堆放的问题,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促进街道社区环境洁序净美。沙子口街道制定了建筑垃圾统一收集、处置方案,建设建筑垃圾转运点一处,由中标单位负责对社区建筑垃圾进行收运、处置,建筑垃圾转运站收集的建筑垃圾达到一定数量后,统一运至建筑垃圾处置点进行处置。经过设备破碎、筛选后,产生的粗骨料可用于商用混凝土或pc水泥预制构件的生产;细骨料0~5mm可应于建筑回填土或路基,5~10mm的可用于生产多孔砖、市政用砖等;种植土可用于园林工程用土。为将处置后的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在松山后建筑垃圾转运站内引进制砖设备一套,用建筑垃圾破碎的再生粗细骨料代替天然砂石料,制作荷兰砖、透水砖等,每块砖头建筑垃圾物料占到70%以上比例,进一步提升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价值,变废为宝,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沙子口街道垃圾分类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工作模式,并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模式,今后将继续努力创新分类举措,持续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的垃圾分类工作。
新闻推荐
青岛造健身器械进了“冰丝带” 给雪蜡车配装备还进了国家速滑馆,背后的这家企业有啥硬实力?
在宁夏路小学,有块300平米仿真冰场就是英派斯承建。资料图片半岛全媒体记者许耀文冬奥会“北京时间”的...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