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寒假让孩子放松也要让家长“减压” □本报评论员 王学义

青岛晚报 2022-01-17 06:43 大字

从上周开始,岛城广大幼儿园、小学、初中学生开启寒假模式。这是“双减”实施之后的第一个寒假,应该让孩子有点新感觉、新状态,他们的童年本就应该以快乐为底色的。这个寒假,家长们不妨放一放手,让孩子们轻松点吧。

毋庸置疑,“双减”政策是合乎民心民意的,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高度重视。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青岛市认真落实政策,学生们也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寒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是第一次没有培训班的假期。本报调查发现,有的学生选择放松,有的选择主动学习,通过自学的方式查漏补缺。而在小学生中,体育类、科技类托管颇受家长追捧。可以说,这对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以及全面发展,都是有一定好处的。

寒假并非“一放了之”,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了“兜底”服务。1月12日,为解决部分家庭小学生寒假“看护难”问题,青岛市教育局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小学生寒假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青岛将在小学开展寒假托管服务工作。各校将按照学生需求,坚持“一校一案”原则,周密制定托管服务方案,为学生家长提供灵活方便的服务。托管服务期间,对自行安排午餐确有困难的小学生,学校要协助提供午餐服务(费用由学生自理)。此举显然可以减轻广大家长的负担。通知还提到,要统筹合理安排教师志愿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对志愿参与的教师给予适当补助。这兼顾了教师权益,有利于保障托管服务的质量。

应该说,这个寒假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让孩子放轻松”的条件。但焦虑裹挟之下,仍然不乏家长主动加压,这很容易为某些变相违规培训提供市场。当然,寒假“双减”也不代表让孩子彻底告别学习,毕竟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仍是主旋律。但在“双减”大背景下,家长们也应适时调整思路,以更全面的视角来评估孩子的成长,多关注自主发展、亲子陪伴和身心健康。相关部门也应重视,想方设法巩固好“双减”成果。要知道,相比于学期中间,假期落实好“双减”更为不易。越到关键时间节点,越应该持续施加影响力,进行正确引导。按照此前中央的部署,要在“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对照这一目标任务,应该有紧迫感、责任感,让社会期待变成现实,让人们看见显著变化。

新年伊始,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公布2022年青岛市城镇老旧小区清单。据悉,2022年,全市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18个,涉及居民约9.3万户,户数位居全省第一。改造体量较2021年增加102个小区(含单栋开放式楼院)、2万多户。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典型类型,牵动着广大市民的心。对于不少市民来说,终于看到自己住了20多年的小区列入了改造项目清单,心里自然高兴。

老旧小区改造,也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老旧小区改造,重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升生活品质,这一过程中应该让广大市民更多参与进来,找准所需、理顺矛盾、凝聚共识。各级各部门无论从制度、机制,还是行动、细节等方面,都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比如,有些地方菜市场、公厕等配套不全,让群众发愁,需要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功能品质。有的小区存在多种问题,从充电桩选址、安装电梯,到管网挖填等,多方关系亟待理顺。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当城市历时百年,部分房屋危旧、设施老化,可能会有燃气泄漏、危楼倾颓、内涝积水等风险,亟待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能力。而这些不仅涉及城市基础设施,还涵盖产业规划等诸多领域,需要在改造过程中,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实,无论教育观念还是居民小区,要跟上时代步伐,必须及时更新。只有及时更新,把工作做细做精,才能为城市带来新气象,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闻推荐

40余名志愿者温暖乘客回家路

早报1月16日讯春节将至,为营造温暖关怀的节日气氛,由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团市北区委承办的周末青年志愿行动1月15...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