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跟访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指战员 体验卧冰救援联合演练

青岛晚报 2022-01-14 06:16 大字

1月12日傍晚开始,随着冷空气来袭,青岛的天空飘起了雪,不少人在这几天都选择待在温暖的室内。但在1月13日的中山公园小西湖景区,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利用水面低温结冰的条件,正展开冰面救援科目的联合演练,随时准备应对可能面临的冰面救援任务。

穿上救援服应对失温

1月13日下午,气温是-2℃,记者在小西湖边看到,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联合ISARA国际搜救联盟开展冰面救援联合演练。指战员们从头到脚都被红色的救援服包裹得严严实实,除了头盔、手套和救援鞋,就连脖颈、手腕、头部敏感部位都有专门的保护层。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大队长徐天翔告诉记者,在冰面救援时,失温是最大的敌人,破碎的冰面有时相当锋利,会划伤人的皮肤。正因为如此,消防员在实施救援前,要做好全面的保护,不仅要确保体温散失不能太快,还要确保不会被冰面或者礁石划伤。

真人模拟“冰窟遇险”

下午2时许,指战员先后开始进行冰面匍匐训练,他们趴在小西湖的冰面上,克服寒冷、摩擦力小等困难,在救援绳索的保护下,利用腰腹核心力量,不断扭动着身躯,向湖心岛靠近;在辅助板救援、冰面救援船训练等科目中,一名消防员饰演被困群众,模拟“真人掉入冰窟”警情。救援开始后,到场指战员首先评估了冰面的厚度,慢慢靠近遇险者时,根据冰面碎裂的声音选择不同的姿势,随后使用辅助板、冰面救援船实施救援。记者发现指战员匍匐在冰面上时,一段时间不移动位置,身上的救援服就会被冻在冰面上。

无人机拍训练全程

指战员告诉记者,冰面救援存在突发性强、技术要求高、救援难度大、危险性高的特点。“人一旦掉进冰窟,会趴在冰的边缘,体温加上挣扎容易让这些冰块更容易融化。”大队长徐天翔告诉记者,他们在训练时,队员们还要学习分辨冰面碎裂的声音,从而及时判断危险性。

记者注意到,消防指战员在练习冰面救援时,离冰面5米多高的地方,始终有一架无人机在拍摄。大队长徐天翔介绍,这架无人机将记录下指战员的动作,在训练结束后,会针对性地进行讲评,改进动作。

“我们是新组建的队伍,必须在训练时注重各种细节,这样才能更快地累积经验,增强战斗力。”指战员们告诉记者,2018年10月,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正式组建,下设三个救援分队和一个后勤保障分队。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的任务区不局限在青岛,而是一支国家级的常备应急救援力量,还要承担起海岸救援、河流湖泊救援、激流救援、城市内涝、冰面救援和水下救援等全天候水域救援任务。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首席记者刘卓毅

新闻推荐

贝类海鲜还是煮熟了吃安全 青岛市疾控中心提醒:海蛎子等海产品没蒸煮熟可能会感染诺如病毒

眼下正是海蛎子最肥美的时候,但是吃海蛎子可要警惕,如果没蒸煮熟,可能会感染诺如病毒。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诺如病毒...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