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公益行动
十年陪伴见证“第一拍”成长
“我是看着晚报的公益拍卖活动成长起来的,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在青岛有着非常好的美誉度和号召力。”爱心市民杨德胜是晚报的忠实读者,从2002年开始每一次慈善拍卖活动他场场不落,是不折不扣的“铁杆粉丝”。知道晚报年前再一次启动“新年第一拍”,作为青岛本土收藏界大咖的他第一时间来到晚报,捐出了十余件藏品。1月8日,杨德胜又以竞拍者的身份来到海信广场,他频频举起100号叫价牌,为活动再一次助力。杨德胜新年有一个新的计划,就是和晚报一起,做一个应急型的公益慈善基金,为那些急需救助的人雪中送炭。
如果有可能父亲也许不会离开
参与竞拍的爱心人士中,每个人都对AED有着自己的认识和了解。近年来,爱心人士贾佳一直关注青岛AED的配置情况,得知此次慈善活动用于增配AED,她和爱人特意抽出时间赶来,坐在第一排参加竞拍。“我18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在公共场所猝死,如果当时配备了AED,也许我的父亲不会离开。”正是这段难以忘却和割舍的经历,让AED成为了她的敏感词汇,后续一直通过新闻报道关注配置情况,看到足球赛场、地铁都增配了AED,打心底觉得欣慰。“在命悬一线的时候,AED可以帮助挽救生命,每个鲜活生命的背后都有家庭、子女和爱人,所以我认为这次活动特别有意义。”贾佳真挚地说。
关注生命急救应从娃娃抓起
这次许多爱心人士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新年第一拍”。“我本身是学油画的,我和孩子都喜欢画画,看到有书画作品的拍品,想带着孩子来学习学习。”爱心人士迟毓璎得知善款用于添置AED,二话不说,立刻和孩子商量举牌报价,经过多轮竞拍终于拍得拍品。“通过报纸和电视,我们知道如果遇到有人心脏骤停,可以借助AED有效施救。”迟毓璎说,这次孩子到现场来,了解到AED的重要性,希望能在急救的黄金时间,为挽救珍贵的生命出一份力。
75岁银发老人专程赶来献爱心
“我是书画爱好者,这次是奔着水彩画来的。”来自青岛报业传媒集团书画院的滕修基老人已经75岁了,看到“新年第一拍”列出的拍品清单,他便坐不住了。此次青岛市美协水彩画艺委员会提供了多幅原创作品,每一幅在老人看来都是极具收藏价值的佳品。在竞拍过程中,一头银发的滕修基老人精神矍铄,在一番“角逐”之后,终于抱得了心仪的水彩画。“书画是我一辈子的心头爱,这次不仅拍得了水彩画,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老人说。
新闻推荐
(上接A09版)“穿警服挺好的。”年少的孙陶有点男孩性格,第一反应是穿警服很飒,“女孩当个警察有安全感。”于是,这个...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