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后,他们“重造”血液

青岛早报 2022-01-08 06:02 大字

2021年12月31日,在市立医院无菌层流舱内度过难忘的25天后,一位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收到了最好的新年礼物——造血顺利重建!同一时间入舱的其他两位患者已于两天前顺利出舱。他们是市立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重建后的首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首批3位患者完成移植

“顺利出舱!虽然时值严冬,天寒地冻,但我的心情却像窗外的阳光,灿烂而温暖。”“25天时间,除了几天不算严重的腹泻及食欲不振,其他都平稳度过,骨髓干细胞得以清零再重新生长,是医生们为我扫平了所有障碍。 ”“多发性骨髓瘤通过移植能够获得更长的平台期,以前大多选择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移植,花费多不说,排舱更是遥遥无期,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干细胞移植,舱内条件、医护水平一点也不比北京上海差,真是我们病友的福音。 ”……患者们出舱后,用感谢信向医护人员致敬,字里行间难掩新生后的激动。

此次3位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最年长的60岁,最年轻的42岁。市立医院血液科钟玉萍教授团队经过仔细评估,为3位患者制定了系统的治疗方案。患者需要经历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保存,无菌药浴入舱、移植前准备、大剂量化疗药物预处理、造血干细胞回输、合并症处理、造血重建,免疫重建等一系列曲折漫长的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医护人员严格把控。

生命方舱带来希望曙光

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爱护与关怀给了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与温暖。“在舱里时,钟主任经常来探望,卫丽妍医生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进来,仔细认真地检查我的身体状况……我真的感受到家的温暖,心里更加安定踏实。 ”患者们在移植舱内通过手机,在市立医院多发性骨髓瘤之家(MM-HOME)患者微信群内,与病友们随时交流心得感受,为其他患者带来希望曙光。

据悉,早在20世纪90年代,青岛市市立医院就建立了骨髓移植层流室,成功开展了青岛市首例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重建后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位于东院区A楼,设备环境全面升级,共设有6张床位,配置“百级”层流病床4张、“万级”层流病床2张。其中“百级”病房可以进行自体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万级”病房可以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进行免疫治疗以及为开展Car-T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提供保障。

移植病房重建疗效良好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预后良好的白血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其核心技术是首先采集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进行体外冻存,待患者经过放疗、化疗及新型药物预处理,清除异常造血及免疫系统后再将其回输至患者体内,使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得以恢复和重建,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市立医院血液科主任钟玉萍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指南(2021版)。在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市立医院移植病房重建后首批多发性骨髓瘤自体移植患者以较低的并发症获得了良好的治疗疗效和深度缓解。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通讯员徐福强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助力冬奥 共赴冰雪之约

早报1月7日讯“筑梦冰雪、相约冬奥;冰雪运动、快乐同行;弘扬冬奥精神、体验冰雪魅力”。1月7日,中国冰雪大篷车百场巡回青岛...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