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和他的文字

青岛早报 2021-12-30 05:53 大字

算起来,认识宋文华正好四十年。那一年我19岁,在四方北岭的青岛工农玻璃厂上班,他住电台135宿舍,与金华路一路之隔,彼此联系很容易。 135是干扰台,山坡上竖着一些天线。大宋的家,在天线下面,平房,瓦顶,砖地,门朝东。

记忆中与文字有关的活动,都不在电波的干扰之中,而是沿着杭州路向南,诸如孟庄路徐振华家,诸如长春路老孙家,诸如蒲台路刘涛家。老孙和妹妹一起住,进出方便,去的就多。而关系上,大宋、刘涛和我更近。掺杂着廉价葡萄酒,艾略特、福克纳、略萨、马尔克斯往往是话题中心,乐此不疲。

大宋、老孙、刘涛酒量都大,不太容易看他们喝醉,我则很快就缴械,四十年迄无改变。而在文字上,大宋更似行云流水,海阔天空,什么都写,书一本一本出,名声一天一天大。可谓酒色才情,一个不缺。开过摩托,弄过收藏,拍过照片,好过音乐发过烧,酒局上的大宋,依然故我。各路神仙,都是他的朋友。后来醒悟,这大概是他的方式,来者不拒,好合好散。而些许过往,多半会被他以文字形态固定下来,人间百象,家长里短,嬉笑怒骂,生老病死,无不栩栩如生。至于抵达真相的路径,他似乎并不在意。

大宋这本《老城浮世绘》写四方铁路宿舍的文字,从时间顺序看,发生在我和他认识之前。他之所以让我写些字,不外是我这些年倒腾城市史,看上去和这个题材匹配,类似物尽其用。不过,他一上来就引用帕慕克的话说事,却让我一时不敢怠慢,好像披上一层庄重的外衣,事情就由此神圣起来。固然,记录下消失的事物,比哭泣与伤心更重要。但我却更看重种种熟悉事物在消亡过程中带给人们的悲伤,不论这种悲伤是发生在当时还是之后。在我看来,这些莫名的悲伤是大宋回首往事的情感寄托,也是这些文字的真正价值。我们看着许许多多的事物不断消亡,我们的孤独就徒然一天天增长,直到我们彼此也相继进入消亡史。

实质上,大宋和他的文字,都是发生在身边的记忆消亡史的真材实料。恍惚间,一切发生过,一切似曾相识,一切却又陌生到证据确凿。我更看重的,也许并不是记录本身,而是记录者的记录过程,那些温馨,那些懵懂,那些冒失,那些荒唐,那些迷茫。文字由工具而成为信念,成为一个人的人生符号,成为习惯,何其不易?漫漫长路,这是最大的沉醉,也是最大的幸运。不论最终我们是否能够醒悟,这个过程已然令人潸然泪下。

以文字向记忆致敬,是一个写作者的必由之路。这类似自我救赎。面对从不停歇的消亡史,面对记忆的不间断的丧失,我为大宋依然能有这样的记录冲动而慨叹,我也为我曾经是大宋的朋友而欣慰。卡夫卡的所有荒谬,我们这一代都经历过,甚至更多。伴随着四方铁路宿舍和金华路135台的消失,大宋由坦克兵而篮球队员而记者而诗人而日复一日的昼行夜出者,却孑然保持了旺盛的写作动作,殊为奇异。文字让我们风风雨雨同行四十年,文字也让我们的交往,有滋有味,无怨无悔。我确信,不论文字最终是不是能够成为历史的凭证,我和包括大宋在内的朋友所有鲜活的过往,都在其中,这已足够重要。

看着窗外2021年的最后萧瑟,蓦然回首,我们生过,我们活过,我们思想过,留下些蛛丝马迹,湿漉漉,紧绷绷,零零碎碎,磕磕绊绊,疼并痛快着。这其实挺好。

新闻推荐

京剧演唱会奏响新年乐章

本报讯近日,青岛市老年大学艺术院戏曲团生旦净末丑各行当演员悉数登场,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为大家呈现了一场京剧专场汇报演...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