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 让生命带着尊严告别

老年生活报 2021-12-15 08:46 大字

本报讯 “齐先生走了,他是欣慰的,因为他是没有痛苦地平静地离去!”近日,在青岛市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的刘阿波谈起今年9月份离她而去的老伴齐孟鹗时说,她与老伴不存悲伤的别离,是因为齐先生的晚年是幸福的,在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老伴在这所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帮助下有尊严地离世。重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在生命临近终点时,究竟是在各种治疗抢救中匆忙离世,还是躺在床上 “熬日子”?对临终患者和亲人,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为适应社会老龄化需求,2020年起,青岛市在全市启动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是全市较早探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之一,着力探讨建立养老机构与内设医疗机构相结合的临终关怀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服务核心在于把死亡看作正常过程,既不促进也不推迟,目的不在于强行延长患者生命,而是通过减轻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让患者带着尊严走向生命终点。

临终关怀成为社会痛点

80岁的刘阿波是青岛二中退休高级教师,刘阿波的老伴齐孟鹗先生92岁,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退休教授,2016年5月,齐孟鹗老人因头部摔伤经三甲医院治疗一周后出院,但齐先生精神状态仍不太好。于是两位老人打算找一家 “医养结合”的养老院,2016年5月,经过一番考察后,两位老人从市区家中搬进了城阳社会福利中心。这里其中一部分楼房供老人养老,另一部分楼房是国家二级医院。刘阿波测量过,两楼之间的距离仅有49步,走路不到1分钟。养老院的床头、卫生间都有紧急按钮,如果有紧急情况,只要一按按钮,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就会马上小跑过来实施紧急救治,多次让老人化险为夷。“如果不是住在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如果没有这些医生的及时治疗,可能齐先生早就走了。 ”

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有的是多脏器衰竭病情危重者,有的是衰老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的高龄老人,有的是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等。不少医院不愿接受这样的患者,普通家庭没有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也无法提供减轻疼痛等临终疗护。为解决这一社会痛点,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开展专业的临终关怀服务,在患者生命的最后时刻,减少无谓的抢救,能够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

“自然疗法”陪伴“人生终点”

齐先生年事已高,处于半失能失智状态,主要的病症都与器官自然衰竭有关,根据齐先生的健康状况,福利中心除了给齐先生服用常规药之外,更多的是强调非药物干预,这与刘阿波老师崇尚的“自然疗法”不谋而合。齐先生喜欢干净,在这里,护理员与刘阿波老师一道,每天给他擦洗得干干净净、打扮得利利索索,床铺收拾得一点污渍也没有,纸尿裤不舒服就换成纸尿垫。福利中心既看病,又医心,积极为老人实施心理疗法,经常陪他说话做话疗,唤起他对生活的美好回忆与向往。同时,护理员努力打消他因自理能力下降而引起的自卑感,并且创造了一套按摩和康复方法,每天给齐先生拍打,带着他做养生操运动、活动手脚。“在这里养老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齐先生,我们的学生和亲友来探望说,这简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

今年9月,齐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安静地离世。最后一段时光,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为齐先生擦洗了身体,穿好了衣服,护送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刘老师和家人为齐先生举办了一个特殊的告别仪式,给齐先生播放了一段他在福利中心精彩生活的视频,哼唱着齐先生喜欢的歌曲,刘阿波老师说,“他很喜欢老婆孩子都穿得漂漂亮亮的,全家一起去散步。他喜欢看笑脸。我们哭,他会不开心的!齐先生走了。他是欣慰的,因为他喜欢养老院的生活;在这里,晚年是幸福的。他是没有痛苦地平静地离去,一切完美!”

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还积极为院内老人开展生死观教育,引导临终患者及家属正确地认识死亡并坦然地接受死亡。如今,刘阿波老师仍然在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每天自己上下楼打饭,饭后在福利中心林荫道上散步5圈,然后看书,做保健操,或到养老院公益讲堂与大家分享她的心得,生活规律又充实。 “今后的生活,我不换养老院,因为这里有精心护理,还有一群老伙伴们的嘘寒问暖;我不换房间,这是我和齐先生最后生活的地方,还有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很亲切;在这里,有家的感觉,有亲人的温馨,还有一种幸福的归属感,我要快乐地活过每一天。 ”

“人到老年,尤其是到了高龄、重症、临终阶段,身体和精神都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能够在欣慰、平静、祥和状态中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这或许是我们能够给予老年人最后的关怀和奉献。”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女足锋霸 袁来是她

青岛小将袁丛入选新一期女足国家队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