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方舞台

青岛早报 2021-12-06 06:23 大字

近日,“青岛市市南区图书馆海警双鹰舰流动分馆”揭牌,这是市南区联合中国海警局直属第六局双鹰舰开展“书香进警营”系列活动中,开设的第一个海上舰艇图书馆。本次活动中,市南区图书馆为双鹰舰配置了图书近500册,涵盖了政治类、文学类、历史类、传记类、艺术类、科学技术类等门类,丰富了警营图书资源,满足了海警执法员的文化阅读需求,同时还承诺对停靠团岛码头的其他海警舰艇提供借阅服务。此次活动也是市南区图书馆不断延伸图书借阅服务的又一个创新,实现了公共阅读跨海域警民融合服务。

近年来,类似的创新在市南区这片3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不断发生着,这座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著称的城区,也在这样的创新中不断扩展着公共图书馆“阅读+”的边界。

公共图书馆外延不断拓展

市南区图书馆是青岛十个区市公共图书馆中面积最小的,其位于大尧三路19号的馆舍面积仅有2100平方米,所能承载的功能十分有限。但多年来,通过总分馆的模式,已在各街道社区建成50余处社区图书馆,开启了一座公共图书馆的自我生长之路。

2015年,市南区图书馆推出了“啡阅青岛”项目,将图书免费配送到咖啡馆、民宿、银行等场所,通过定期置换流通的形式,把这些场所打造成馆外图书服务点。

2017年 “青云图”(青岛市市南区云图书馆简称)正式上线,开创了“网上办证、在线阅读、新书借阅、馆藏借阅、免费快递、就近还书”线上线下阅读服务新模式。

今年10月23日,位于大沽路35号的岛城首家“图书馆+酒店”模式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正式启用,这也是市南区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家面积500平方米的图书馆,由青岛筑美印象免费提供场地,市南区图书馆统一管理,阅览座席50余个,现有成人、少儿、绘本等各类藏书3000册,配备了自助借还设备,读者可以自己独立进行借还服务,区图书馆会定期进行现场办证、图书排架、流转等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自2015年实施至今,“啡阅青岛”的服务点已有百余家,“青云图”的线上累计免费快递图书也已达8万余册,平台总访客达47万人次。荣誉伴随创新而来——“啡阅青岛”项目荣获了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中国图书馆学会“2018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青云图”项目荣获了山东省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动品牌项目、中国图书馆学会“2019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

在市南区图书馆馆长刘岩看来,一个理想的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实现阅读与多种业态紧密融合的场馆,是一个与阅读有关的综合体。但当场馆受限于自身的体量、空间,无法容纳多种业态时,“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就成了一种突破限制的很好的方式。

就是在对自身局限的不断突破中,这座青岛最小的公共图书馆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嬗变,实现了充满活力的恣意生长。

城市夜读种下“书香的种子”

一个生命体的生命力之强弱,不仅在于其体量之大小,更在于其为其所存在的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就是如何让更多人捧起散发墨香的书,如何在更多人心中种下阅读的种子。市南区图书馆馆长刘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共图书馆的延时开放是当下的趋势,但其仍面临着夜间闭馆、辐射范围受限等短板,如何有效延展公共阅读服务触角,形成与公共图书馆服务错时互补的格局,满足多样阅读需求,“N+书坊”城市夜读提供了一个答案,“‘N+书坊’24小时阅读延时服务,旨在发挥文博场馆、咖啡馆、银行等场馆特点和优势,在推进公共图书馆延时开放中,不仅仅局限于场馆的延时服务,而是创新城市夜读这种模式,以读者需求为第一导向,通过‘1位领读者+1本图书+1个场馆’沉浸式阅读新模式,丰富了延时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服务不再是公共图书馆单一的输出供给,而是在\‘人+书+场景’的泛在阅读中,参与度和感受度都有了更多的可能。 ”

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方舞台,让更多的素人领读者走到台前做分享,他们中既有各领域的名人名家,也有热爱读书的“素人”,由他们与大家分享自己读过的书籍,让他们作为“种子”带动更多人读书,让夜晚从阅读开始,变成平常事、家常事,培育城市夜读的习惯,这也是“N+书坊”城市夜读领读者计划发起的初衷。据统计,自2020年至今,“N+书坊”城市夜读领读者计划已培育领读者50余位,开展线上线下活动100余场,累计观看和参与人次突破15万,面对如此的热情与热度,市南区图书馆馆长刘岩感慨颇多,“我特别感谢有那么多热爱阅读的朋友,加入到领读者的队伍,参加‘N+书坊’城市夜读活动,他们虽然不是名人名家,但是都有一颗推广阅读的诚心,就像一粒粒种子,在城市里生根发芽,开出充满着书香的花蕾,就像一颗颗星星,用阅读之光,点亮自己,照亮城市业态。 ”

“读经典·品市南”传承城市文化

青岛早期城市史及人文思想研究者李明直言,阅读,本是一件没有地域性的事情,但当它与城市空间发生碰撞的时候,就会为这种阅读行为增加更多感受性的东西,潜移默化地,让阅读成为一种能够影响和改变生活行为的过程。“交通的便利,人口的流动,我们一天去到的地方可能就要横跨青岛几个城区,但不管在哪个地方,如果可以便利地获取到阅读信息,使之成为滋养身心的可能,那么这就是整个城市带给大家的具有温度的、人性化的存在。 ”位居青岛历史文化核心区的市南区图书馆,对于城市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有着一种天生的使命感。

上世纪30年代,老舍、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洪深、萧红萧军、王统照等文学大家,都曾经在市南区生活工作过,在此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城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座老城引以为傲的资本,也是一座城市吸引力不断蝶变的根基。据此打造的“读经典品市南”阅读活动品牌也让阅读与城市更为紧密且深入地融合在一起,这一阅读沙龙以青岛源艺术风貌馆作为大本营,每半个月举办一期,通过大咖讲座和读者分享的方式,讲述名人名篇,通过构建沉浸式和体验式的“泛阅读”场景,挖掘、鉴赏、解读市南名人故居的文化资源,彰显市南 “魅力”和“活力”,让城市文化活起来。正如青岛源艺术风貌馆主理人宋娟所言,一座城市最初的吸引力是自然流量,但其文化的吸引力才是恒定与稳固的城市魅力,“一个小小的咖啡馆、艺术空间,对于城市文化的追求,或许影响力没有那么大,但足以让每一个走进这个空间的市民,或是游客,感受到城市的历史与人文,而不仅仅流于表面的漂亮,这也是一座城市文化最直接的表达。 ”

推广着阅读,也在畅想着阅读。刘岩说,理想的阅读生活一定是返璞归真式的沉浸,就如同数字音乐与碎片阅读带来了更为便捷与多元的体验,但仍然无法阻挡黑胶唱片在当下的卷土重来,手捧纸质图书的群体也依然固守着不那么时髦的阅读习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延伸阅读的触角,让阅读随处可得,在润物无声中等待读者的到来。 ”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市南区图书馆供图

新闻推荐

“青岛球王”网球赛新晋“球王”名花有主

关注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