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传奇年代小民生存史 连谏推出首部年代小说《迁徙的人》

青岛晚报 2021-12-04 06:49 大字

“这部小说我惦记了三十多年,听起来好像有点夸张,但确实是这样。”作家连谏出版了最新小说《迁徙的人》,不同于以往佳作《门第》《家有遗产》等聚焦都市生活,《迁徙的人》是连谏第一部年代小说。“不是我有意要进入年代写作,而是,故事发生的年代,是我不得不进入的年代。”这个故事,是连谏势必要写的家族故事,它沉淀在她心里三十多年了,她要以它致敬先人。

30年酝酿出的家族往事

老家在高密的连谏,小时候经常听到家里长辈讲述“我爷爷”那一代的故事:爷爷解放前数次被土匪绑票,最后不得不整天在腰间别着一颗手榴弹;爷爷的堂妹逃婚,她的未婚夫不堪忍受被逃婚之辱,拉着一票人当了土匪;逃婚的表妹更为不幸,被拐卖进了妓院,人生惨淡;姥姥是传说中克夫的女性……总之,关于他们的故事,连谏听了太多,一直想写下来,但又轻易不敢下手。“我不熟悉那个时代,也不了解那个时候的人的心理状态,且那个时代人的价值取向和现在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一直惶惑,迟迟不敢动笔的原因所在。”可这个故事又是连谏势必要写的,“不知为什么,不写这个故事,我觉得对自己无法交代。”于是连谏就硬着头皮写了,她把先人的故事进行打磨虚构,完成《迁徙的人》。“写这个小说,是想向我的先人们致敬吧,记录那个动荡而充满传奇的时代。”

一部战乱年间的底层小民的生存史;写尽市井小农的狡黠与英雄气节。一部弱草扛石的中国女性颂歌;尽现人类灵魂深处的神性光芒。连谏用这样两句话总结《迁徙的人》。

虽然是第一次书写年代故事,但连谏认为这部小说还是自己一如既往的写法。“它和我以往小说最大的不同,就是故事发生的年代不同,读者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标,但人性的对标,善恶的对标,底线的标对,都是恒久不便的。”

20年写作保持赤子之心

今年是连谏从事写作第20年,“最开始,我目的很单纯,就是因为我喜欢写作,所以想用写作养活自己。”连谏回顾,最初给期刊写了七八年短篇小说,也果然养活了自己。大概从2008年开始,她把精力开始往长篇小说上转移。到了2012年,连谏基本告别了短篇小说,专门写长篇,每年也会写一两个中篇,“我热爱我的中篇超过我的长篇,我的每一个中篇都是我文学情怀的抒发吧,无关名利,我只是就一些社会现象表达我的思考和观点。”2012年之后,连谏陆续接触一些剧本写作,“但我发现我不擅长写剧本,对剧本也没有热爱,我永远只爱小说。大概以后我也会一直写小说吧。”

为什么能一直保持写作的激情?连谏笑言自己内心有个话痨,“我们每天张望着这个世界,身在生活中,身心不停地被生活触动,于是,就想把这些触动说出来,说给人听,这应该就是我写作的源动力。”她表示作家要保持创作激情,首先是有一颗赤子之心,然后是对这个世界充满悲悯的爱。“如果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没有悲悯之爱,心就是坚硬的,坚硬的心,是不容易被触动的。”

“文学,是人类精神领域对这个世界的化学反应。”连谏如是总结。

文学依然影响大家的生活

《迁徙的人》在当当网预售,很快就被书迷“惦记”了,跃升当代小说新书销售前十。连谏欣慰之余,也很遗憾地看到新书榜单前一百名,竟然只有五六本文学类书籍,其他全是成功学、社科类、童书。为什么文学书籍的占比小到这么可怜?难道这不是每一个写作者应该去反思的吗?

“文学对当下年轻人的影响还是有的。”连谏认为文学书籍虽然少了,但文学依然强盛地存在,只是它转换了方式,不再单一地以书籍的方式向大家传递作者的思考,它可能是电视剧电影游戏剧本杀短视频,“它们虽然以各种方式存在,但都脱胎于文学艺术。依然在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在连谏看来,现在大家购买阅读纸书虽然少了,但手机上的碎片式阅读也是阅读,“我觉得无论哪一种方式,只要读,就比不读好,开卷有益这句话,放在当下应该是阅读有益。”

新书速递

《情理与正义》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群乐,还是独乐?何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自由意味着痛苦?

著名经济学家、跨学科教育家汪丁丁教授北大EMBA课程中讲述了“在三重转型期中国,求解社会生活、深层情感交流的智慧”,本书内容正是出自于此课程。

汪丁丁认为,当代中国社会,处于“文化-政治-经济”三重转型期,要理解任何中国现象,首先要将中国现象置于三重转型期的理解框架之内。

本书共分四讲,先后探讨了稳态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转型期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以及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伦理学,最广义的,最大适用范围的伦理学,用一句话概括,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智慧。中国社会处于三重转型期,于是才有中国当代独有的人生问题与企业问题。短期行为不能产生稳定的行为预期,于是也没有正常的企业文化。这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人人理性预期人人行为短期化。不如此预期的人,反而不理性。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取景框背后的“我”与世界

“我们喘着气,为的是那些让我们喘不过气的时刻。”著名摄影家严明文字代表作《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用文字讲述取景框背后的“我”与世界。

十年又十年,严明数度转行,几易人生,他站过乡镇高中的讲台,也曾跻身摇滚教父的乐队,在纸媒辉煌的年代,他进入大报任职,又在三十出头的年纪,遵从内心的热爱,一纸辞呈离开体制,手执一台相机,从此浪迹江湖。从水汽氤氲的三峡码头,到人头攒动的北方庙会,摄影家在一次次出走中打磨思想与技艺,在一场场不期而遇中感念时代与众生。

严明说,本书“是个机缘,如果可以,我愿意心怀惴惴地说出来。无意告诉别人我走过了多少路,倒是可以让人知晓我在每一个路口的徘徊,哪怕是让人看看这个不擅闪躲的人身上留下的所有车辙。这本书不教赚钱,不教人如何改变世界,我想谈的是关于保本,关于如何不被世界改变”。

本版撰稿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贾小飞

新闻推荐

退役军人缴存使用公积金迎利好 青岛市在全国首推相关优惠政策和商业贷款优惠举措

本报12月3日讯3日下午,青岛市退役军人缴存使用公积金启动仪式在青岛市军休活动中心举行。仪式上介绍了退役军人缴存使用住...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