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环境安全守门人” 市生态环境局评估中心王改丛完成评估项目600余项经常面对“大部头”报告炼成“火眼金睛”

青岛晚报 2021-12-01 06:43 大字

化工企业搬迁、地铁轻轨建设、新建码头设施……这些事关青岛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顺利安全实施背后,都有这名“环保女神”的身影。今年45岁的王改丛,是市生态环境局评估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几年来,仅她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的评估项目就有600余项。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项目建设的前置手段,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让王改丛高兴的是,经手的项目全都安全顺利运行。在不断的评估勘察工作中,王改丛也亲眼见证了城市的发展。

◆◆◆看“大部头”炼出“火眼金睛”

在大部分人每天捧着手机不放的时候,王改丛却要常常和“大部头”较劲。所谓的“大部头”,是各环评单位上报的环评报告书。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改丛的案头上,摆放着厚厚一摞“书”。“大部分和地铁相关,也有一些化工类的。”记者随手拿起一本,封面上印着地铁2号线延长线环境影响评价字样,资料有五百多页,其间还有不少插页。王改丛告诉记者,这算是比较薄的一本了,地铁5号线和7号线的环评报告,因为线路更长的缘故,比2号线延长线更厚,有七八百页。

捧着“大部头”仔细研读,几乎是王改丛上班的常态。为了压缩时限,她往往要加班一字一字查看。工作中,王改丛也碰到过有的环评机构环评师所出具的环评报告中,数字存在误差的情况。“有一次是VOC数值,全市平均一般在2左右,环评对象周边基本都是农田,照理应该更低,可环评报告上的数值却是4。”王改丛告诉记者,面对“大部头”报告,需要她们具备“火眼金睛”,从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想要炼成“火眼金睛”,必须具备深厚专业素养。

今年45岁的王改丛,2003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毕业,进入市生态环境局。王改丛所在的市生态环境局评估中心成立于2007年,主要承担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技术评估工作、环境影响预测模式研究、工程可研评估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等。该中心30余名工作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就有17名。大家研究的方向,多为化学、环境工程、农业生态等。

青岛作为副省级城市,拥有一定的省级环评审批权限,因此,一些化工、地铁轻轨等重大项目的环评都要经过该中心评估,确定对环境没有影响或减轻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后,方可审批建设。尤其是在近年来环保法律法规日益细化完善、环保督察始终维持高压态势的情况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担子更重,需要尽量把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隐患解决在事前环评阶段,避免项目建成后日常管理中出现环境问题。

◆◆◆严格细致给出评估建议

“全市所有建成和在建地铁,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此前,地铁轻轨等项目的环评权限在原国家环保部。从2012年开始,地铁轻轨类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批事项从原国家环保部下放至各省,青岛作为副省级城市,拥有了对此类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作为对环评审批提供技术支撑的评估机构,市生态环境局评估中心高度重视,因为没有评估经验,时任评估科科长的王改丛勇挑重担,从部里找相关批文,从其他地市找环评文件研究,深入学习审批原则、地铁环评技术导则,请国家级专家来青岛进行项目评审,通过一系列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地铁11号线的环评技术评估。后续又接连完成了其他地铁线路的环评技术评估。

在对11号线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技术评估时,王改丛发现,工程涉及的北九水站位于白沙河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设计考虑到北九水站是线路进入崂山隧道前最后一个站点,如取消该站点,则会导致四五公里范围内均无站点,会对附近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但该站位于一级保护区内,其建成后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固废可能会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影响,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王改丛坚持遵照法律法规,绝不突破红线底线,要求将北九水车站调整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避免工程建设对白沙河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产生污染影响。后来,因该区域水源保护区由一级保护区调整为二级保护区,车站位置因此可以不用发生变化,但王改丛在评估过程中,仍要求对产生的废水、固废等进行收集,不在二级保护区内排放。

在对青岛地铁1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技术评估时,王改丛发现,在白沙河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地铁车站和隧道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非正常涌水或事故,导致大量地下水突涌,会导致保护区地下水资源损失,可能会影响到水源地供水,伴随管涌或突水事故,还可能导致地面沉降或开裂等现象。王改丛在评估中提出,施工过程中需做好隔水幕墙,禁止大量降水和排水,在地铁隧道穿越白沙河段时,隧道通过选择更大埋深,从含水层下部基岩隔水层内穿过等方式,确保不会对白沙河井群取水造成影响。

◆◆◆见证了城市发展

无论是地铁11号线的车站迁移方案还是地铁1号线的施工方案建议,王改丛在评估时始终坚守的,就是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地铁项目建设时是否下穿居民区、保护区等,运营时所产生的噪声、废水对周边环境影响几何,这些问题都要事先评估时就考虑到。”地铁轻轨项目的评估,只是王改丛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为助力项目落地年,推动大项目早开工早建设,王改丛还先后主动承担《青兰高速改扩建工程》等3项重大民生项目的评估任务,靠前服务,加班加点审核、解决制约项目落地的难题,仅用要求时限一半的时间完成项目评估。此外,还通过组建党员突击班的方式,集中研究解决项目难点、推进项目进度,特别是超前完成青岛市重大项目“青岛港区规划调整”“金能化学高性能聚丙烯”等项目。

日常工作中,她负责评估管理与技术指导,带领评估技术人员共完成各类项目评估1200余个,包含海晶化工、董家口码头、地铁轻轨、垃圾填埋与焚烧等大型、复杂、敏感项目。她以身作则,一直工作在技术评估第一线,作为项目负责人评估项目600余项,在青岛市化工企业搬迁、垃圾处置、汽车制造、地铁线路建设等重大项目评估中提前介入、严控时限,为加快推进青岛市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光是董家口港区,前前后后就不知道去了多少次。”因为离着市区太远,每次去现场,都是头顶星光出发,踩着月光才能回家。同样的经历,也出现在平度新河化工园区的建设过程中。一次次的勘察调研过程中,王改丛亲眼见证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亲历一个个大项目的崛起运营。

为助力青岛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王改丛所在的评估中心积极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相关规划编制和课题研究,并充分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防控作用,率先探索将碳排放评价纳入环评,推进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背景,对王改丛和同事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徐美中通讯员袁磊曲源

新闻推荐

“硬核”改造教育环境 擦亮“金名片” 崂山区中韩街道多个重点项目相继开工 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绣城幼儿园开园上课,东韩小学道路修整工程开始施工,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学校项目“腾笼”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今年以来,崂山区...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