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展翅引凤来 “海鸥文学奖”吸引大咖名作,获奖作家纷纷为“青岛文学”助力

半岛都市报 2021-11-27 11:17 大字

半岛全媒体记者黄靖斐

文学如海。青岛首个专业文学类奖项——“海鸥文学奖”在时隔两年后再度颁出,这座海畔城市又一次吸引了国内外文学界的关注。作为青岛本土唯一的纯文学刊物《青岛文学》的前身即是《海鸥》,迄今已有62年的历史。海鸥文学奖于2019年始创,面向全国,旨在奖掖纯文学作家、不断发掘文坛新秀,打造青岛新的文化名片。“海鸥奖”不仅引来全国的名家佳作,也唤醒青岛作家文学的传承。本届“海鸥”得主,包括中篇小说《来自天堂的敬礼》(杨志军),短篇小说《会飞的父亲》(李浩)、《小半袋米》(陈应松),散文《父亲的海》(盛文强),诗歌《随想》(林莽)、《花非花颂》(臧棣)等。

寄语“海鸥”

成为知名文学奖项品牌

“海鸥文学奖”的颁奖现场,流动着活跃的文学交流气氛,文学大咖的作品汇聚青岛,带来前沿的思想与崭新的文学论辩。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湖北省作协原副主席陈应松,被称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底层文学的写作,关注乡村现实和农民命运,他创作的一系列“神农架小说”被评论家称为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此次陈应松获奖的短篇小说《小半袋米》,故事发生在偏远的山村。谈及创作过程陈应松透露,“《小半袋米》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扶贫攻坚’事件,创作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虚构。”这次为了“海鸥文学奖”,陈应松特地从武汉赶至青岛出席颁奖礼,在他看来,海鸥文学奖分量很重,获奖作品都是从国内一流佳作中评选,评委也都具有极高的水准和公信力。“虽然是一个城市的奖项,但在文坛很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当下中国文学小说、散文、诗歌的成就。”

陈应松和青岛有着很深的“缘分”。早在2006年,他便与美丽青岛有过一次邂逅,那一年,第二届中国小说学会奖颁奖典礼在青岛举行,陈应松的《太平狗》获得中篇小说奖。2012年,陈应松来青签售《所谓故乡》《灵魂是囚不住的》等作品。“大家都知道我喜欢青岛,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海风、海浪,好闻的海腥味儿,还有美味的海鲜,我都喜欢。”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白洋淀诗群、朦胧诗派代表人物林莽,此次凭借诗歌《随想》获得“海鸥文学奖。接受采访时林莽表示,“我一直是一个业余的诗歌写作者,插过队,当过中小学和大学的教师,做过多年的编辑。有许多年,我一直在默默地为抚慰自己的心灵而写作,许多作品在抽屉里放了很多年。这组获奖作品是由近几年的一些随感之作组合而成的,将其命名为《随想》。它们都是因为生活中的一些触动而引发的,都和生命体验相关,有出处,有故事背景,有思考的现实生活之作。”

林莽表示,青岛是个有着深厚文学传统的城市,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一批中国优秀的文化人士聚集在青岛,他们引领了中国和青岛本地文学的发展。现在的青岛,依旧是一个典雅的文化和文学之都。“我热爱这里的朋友们,也爱这里的大海,希望这个奖项能一直办下去,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办成中国众多文学奖项中最知名的、最好的品牌。”

文学标准

《会飞的父亲》李浩写了七篇

祖籍在山东胶东半岛海阳的臧棣,凭借《花非花颂》获得海鸥文学奖,谈及家乡他的表达非常诗意,“地图上看,海阳和青岛比邻相依;在我的想象中,都是半空中翱翔着美丽而勇敢的海鸥的造化之地。”在持续了三十多年的诗歌创作中,臧棣常常感觉到身上有一种属于“北方诗歌”的气质:“积极开阔,天大地大,雄浑俊朗”,而这些多多少少和流淌在血液深处的“齐鲁基因”有关。因此来自家乡的奖项,“不仅是对我的写作的肯定,更像是对我的诗歌理想给予的一种特殊的支持,很纯粹,也很珍贵。”

凭借短篇小说《会飞的父亲》获奖的作家李浩表示:“再一次地感受到文学所带给我的幸运和幸福。”《会飞的父亲》是李浩一系列同题小说之一,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写作了七篇《会飞的父亲》,试图通过一个有着强烈限制力的“标题”,写下他对生活、生命、人性和生存可能的不同思索。发在《青岛文学》上《会飞的父亲》是他写下的第六篇。“在写作这一组《会飞的父亲》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着游戏的快感,当然我始终会提醒自己,用博尔赫斯漂亮的短语来提醒自己,它也必须是‘严肃的游戏’,我不能将它变成‘塑料花’。”

书写青岛

岛城作家为家乡代言

80后青岛作家盛文强,以海洋文学系列为文坛所瞩目,本次获奖的散文《父亲的海》,盛文强写的是渔民父亲与海的关系,也是写人生的一些思考。“海鸥文学奖更像是青岛文学前辈对晚辈的鼓励和厚爱。”盛文强表示,写作在当下更像正在没落的手艺,而他选择不断书写,书写海洋的故事。

“海鸥文学奖的每一次评选,都是对青岛文学的一次总结,也是对城市文学的一次唤醒。”青岛作家杨志军连续两届荣获“海鸥奖”,他坚持“为青岛代言”。无论是此次获奖的作品《来自天堂的敬礼》,还是最新的长篇小说《最后的农民工》,写的都是青岛的故事。

“设立海鸥文学奖是对建造青岛人文景观的努力,是《青岛文学》立足青岛放眼全国的一种做法,它体现的不仅是主办方开阔的胸襟和视野,更是他们驮着文学也驮着精神走路的一次奔跃,驭风而行,山在脚下,凡是愿意支撑文学的都是这样一些人,包括颁奖者,也包括读者。我的作品写青岛而在青岛获奖,寓意了这样一种沿续:外来作家的本土化和本土作家的向外化。”杨志军如是说。

新闻推荐

看准体质,来利群大药房抓几味进补药

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冬令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提高人体免疫力,而且有利于祛病驱邪,使体内气血阴阳达到平衡。冬季是...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