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新国:老音乐人

青岛晚报 2021-11-26 10:46 大字

1994年5月12日,青岛交响乐团揭牌,乐团成立演出中,二十五岁的吕思清与乐团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当时是歌舞剧院副院长兼交响乐团团长,演出时我是在台上拉贝司的。”连新国回忆青岛高雅乐的登场,仿佛就在眼前。

从15岁就考入歌舞剧院担任贝司手,连新国历任青岛市歌舞剧院院长、青岛交响乐团团长、青岛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退休后依然活跃在岛城音乐界,参与见证着青岛高雅乐的一路发展。“高雅乐在青岛的普及推广,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尤其是晚报。”

乐团播撒高雅乐的种子

1994年5月12日,有“中国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指挥家李德伦先生和市领导一起为“青岛交响乐团”揭牌。李德伦先生题写团名时,就曾嘱咐连新国:乐团一定要走职业化的道路。乐团成立演出中,连新国与好多演奏员都流下了眼泪。“那年我还不到四十岁,我们那些从歌舞团管弦乐队一起成长起来的伙伴们,也都正是艺术生命最炽热的年龄,看到青岛第一支城市交响乐团在我们的努力下成功组建了,怎能不流泪?”在连新国看来,拥有一个交响乐团,是一座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

而乐团在创办之初也是非常艰苦的,“我们连演出用的返音板也买不起,都是剧院的人自己做。”后来晚报报道了乐团经费不足的消息,许多市民到歌舞剧院来要求捐款,“我记得有个小女孩跑到乐团,把自己的压岁钱捐了。”连新国回忆,乐团成立的前前后后,当时的《青岛晚报》文化部主任李洁给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整个乐团也跟晚报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连新国记得当年一位老演奏员,每晚都看着晚报喝一点小酒,“按照当天晚报出版的厚度决定酒杯里酒的深度。”

受李德伦的影响,乐团一成立,就把普及交响乐的工作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创办了一个普及音乐会的品牌——“学生之友”,这项活动连续到大中小学做演出与讲座,有时一天要演三场,“学生之友”先后做了近千场演出,“这是我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里,最为欣慰的一件事。”连新国说,当年播撒的高雅乐种子,现在在岛城已经处处开花,“经常碰到人对我说,小时候第一次接触交响乐,就是听的‘学生之友’。”

2005年青岛交响乐团重组,重组的“青交”是一支职业化的乐团,这在当时全国音乐界十分受关注。“看到这个良好的局面,我也发自内心地感到激动与欣慰。”

责编/蒋东亮美编/李红芬审读/岳蔚

新闻推荐

30年的报纸都收藏着 阅读《青岛晚报》已成习惯 “还金记”兄弟俩杨剑春、杨剑岭 30年如一日,将“美德”传递给更多人

在人流如织的西海岸新区大窑集上,每当中午顾客减少时,大多数商户都会拿出手机,不停刷着短视频。他们当中,杨剑春是个例外,他总...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