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 打开城市人文入口

青岛晚报 2021-11-22 06:03 大字

从图书出版策划到文化空间运营;从青岛文学馆到青岛当代艺术文献中心;从良友书坊中心店到塔楼1901;从“播种理想”,到“拾伍而行”……一去十五年,从一人到十五人,良友的连载越写越长。当书坊发起与“记忆记忆”同行——青岛良友书坊创建十五周年网上留言特别邀请活动时,评论区在三个小时后达到“留言精选”上限。“良友书坊是我的精神家园”是网友的最大共识。“他们各自不同的趣味恰好遇到了良友的某个活动,然后,抵达书。”良友书坊负责人冷艳表示,书店不是图书的卖场,而是让人和书取得关联的场所。

为此,良友书坊在十五年间,打开了文学篇、城事篇、艺术篇、美育篇、文娱篇……“我一直在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书店的概念发生变化了。”冷艳解释,原来的概念里书只是商品,卖书的卖场就是书店,大家会认为做展览、做咖啡等等是无可奈何之举。但是冷艳的理解是“书店就是让人和书产生关联,让书和人相遇。”虽然图书的售卖在书店运营的比例中减少了,甚至占到30%就算最多了,但是良友书坊依旧把书当做书店最重要的底色。冷艳进一步解释说,一个人来书坊喝咖啡,可能就会取一本书看,来的次数多了,就把阅读养成了习惯,“很多读者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我们把自己定义为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是进入城市历史文化的入口。而图书是进行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良友书坊不仅售卖图书,还不间断地出版与青岛有关的刊物,从2009年策划出版《中山路——一条街道和一座城市的历史》开始,以文学和艺术为两翼,同时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的发掘与保护不遗余力,以图文记载城市人文。

另一方面,为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传播,良友坚持举办公益读书会,“会员慢慢走向专业。”冷艳说,“未时读书会”关注外国文学,“有度读书会”聚焦中国文学,少年良友读书会则主要针对小学生群体。“最初入会的读者偏于好奇,甚至有外地坐火车来参与的读者,想看看读书会究竟怎么回事儿,想在这里交往书友。”坚持到10年之后,读书会把城市里真正喜欢读书的读者聚合起来了,“现在大约三分之二的会员是跟着图书会成长起来的。”冷艳说,有意思的是,很多少年良友的会员升入初中后,直接就抢占成人读书会的名额了。而读书会也从最初的大众化读经典,开始转型主题化、类型化。“用一本书打开另外一本书。在一个话题之内,让读者在一个阅读系统之内有比较完整的涉猎。”冷艳总结,“为了人与书相遇,良友书坊愿意化作现场,听书琅琅。”

新闻推荐

一片暖气不热 凿墙开“专线”

寒流就要来了,这可急坏了家里暖气不热的祁女士,这不她找到了同乐二路换热站,商议如何解决暖气问题。在接到求助后,站上的...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