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语 岁月有情 ——浅论刘巧云的山水画

半岛都市报 2021-10-29 02:08 大字

崔均鸣

回望绵延的中华文化发展之路,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都肩负着“山川之美,入诗入画”的历史使命。对于画家刘巧云女士来讲,浸淫山水画创作领域业已经年,相信自有一番无法言说的内心感受。她在与我有限的几次接触来讲,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沉静淡定,不善言辞。更多的时候,她在听,在观察,在思考……而赏读她的绘画作品,却总是能够感受到一种内涵丰盈的艺术表达和心路旷达的思想情绪。一山,一石,一树,一屋,乃至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或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都在无声地诠释着祖国大好山河的雄浑与壮丽。此时此刻,你会发现,她在孜孜以求的绘画生涯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笔墨简捷,思想饱满。在巧云女士的山水画作品中,笔墨简捷是一个明显的特征。大量复杂的构图都是利用墨的浓、淡、干、湿来完成的,再用少量的花青、山青、褚石、硃磦等稍加点染着色,整个画面便显现出一种恢弘雄浑的气势了。由此追溯其艺术源头,当与石涛、黄宾虹等同属一脉。她对于传统成熟画风的继承与习临,应该下过不少苦功,做过不少功课。

经营崂山,乐此不彼。相较于南方山水画的平远与开阔,巧云女士的绘画作品略显雄壮;对照北方山水画的险峻与奇崛,刘巧云更擅长于经营平淡恬静的物理空间。这种“非南非北”的山水画“很青岛”,也“很崂山”。这显然与画家本人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我们知道,无论从事何种艺术,艺术家本人都会有自己的“根据地”。比如沈从文的湘西凤凰城,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洛棣花镇以及张承志的内蒙古草原与西北戈壁。在画家队伍里,梵高的阿尔勒,高更的塔希提岛,达利的利加特港,米勒的巴比松,马蒂斯的丹吉尔……他们在坚守着地理意义的上“根据地”的同时,也营造了属于自己的精神意义上的“根据地”。无论出于自觉或非自觉的原因,刘巧云这种把笔墨倾注于青岛,泼洒在崂山的执着劲头,已经让她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质。

情景交融,立意高远。在巧云女士的笔下,崂山雄姿依次铺陈开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她在崂山山石描摹中抓住了魂魄,提炼出了精神。由此所释放出了崂山的雄性力量及和谐之美往往是语言所无法置换的。在她的画作里,沿着一条小溪,会让你走进纵深;顺着一条小路会让你登上云端;面对一间小屋,会让你回想起炊烟袅袅的某个黄昏或清晨。如此,崂山是立体的,也是厚重的;崂山是沉静的,也充满了人间烟火。物境的再现,是为了表达情境。情境的表达,是为了释放意境。当物境、情境、意境三者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一幅作品臻于化境的目标便触手可及了。

当下,我们还无法把巧云女士的作品放在更宏阔的平台上去品评,但其本人在绘画领域的默默追求已经初露端倪。山河无语,岁月有情。生活从来不会亏待那些埋头努力的人们。假以时日,我们有理由对刘巧云充满更多的期待,也相信她会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简介:崔均鸣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图片一 抓时间抓到位 连夜召开创城工作调度会

10月12日,在市南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升城市品质工作推进会议结束后,金门路街道连夜召开创城工作调度会,接续部署街道创...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