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

青岛早报 2021-09-11 05:52 大字

[摘要]青岛人均预期寿命提至81.51岁 近10年建成60余个卫生重点基础建设项目

早报9月10日讯 青岛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1.51岁、近10年建成60余个卫生重点基建项目、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三级医院达到28家……9月10日上午,山东省卫健委 “庆祝建党百年·巡礼健康山东”新闻发布会青岛专场召开,介绍了青岛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全民共建共享的大健康工作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市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2020年的81.51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达到全球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10年建成60余个重点项目

青岛市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改革联动,建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医疗费用增长联合调控、公立医院绩效综合考核等机制。目前,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增幅降至10%左右,药占比降至30%左右;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至23.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薄涛介绍,青岛着重打造医疗高地,增加城乡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近10年青岛市共投资158亿元,先后建成60余个卫生重点基础建设项目,新增用房近230万平方米,新增床位1.6万张,76%的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1479个村卫生室配备了重点人群智慧随访和康复理疗设备。

青岛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加快医疗服务数字化转型。目前,形成区域诊疗“一卡通”平台,能够多渠道为群众提供预约挂号、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和第三方支付等智慧医疗服务。截至2020年底,青岛市共有各类卫生健康机构8531个(含村卫生室),床位6.44万张,卫生健康技术人员9.48万名,提供门诊服务6730.73万人次、住院服务138.65万人次,三级医院达到28家,较2012年增加1倍,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新冠疫苗接种剂次全省第一

薄涛介绍,青岛全力防范重大传染病风险,筑牢健康安全底线。其中,大港疫情防控在国际上首次证实病毒 “由物传人”,为国际抗疫贡献了青岛力量;率先提出“人物同防”,被中国疾控中心肯定为全国冷冻食品行业疫情常态化防控典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总剂次居全省首位。

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以及血液保障和急救能力建设。青岛市不断加强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力度,实现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保持低水平流行,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到13%以下,碘缺乏病达到国家消除标准。

在全国率先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二剂次水痘疫苗,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90%以上。建立起覆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儿童早期发展的全周期、续贯式出生缺陷防治体系,构建起 “一中心十平台”的出生缺陷防治“青岛模式”,全市每名育龄妇女从孕前、孕期到新生儿出生、成长各阶段的闭环式管理,有效减少了出生缺陷发生。

形成中医药“一刻钟”服务圈

青岛强化“一老一小”健康保障,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积极推进“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在全市建成4个国家级、4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市。目前青岛市建成“医养结合”机构885个。在全国率先实施社会化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累计支付资金28亿元,惠及6万多名失能失智人员。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建成各类托育机构(含幼儿园托班)438个、托位1.4万个。

在国内率先开展 “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将拔罐、刮痧、艾灸等26项中医药护理适宜技术纳入“网约护士”上门服务内容,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院普遍开展“送汤药上门”服务。全市政府办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置中医科,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形成了中医药“一刻钟”服务圈。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新闻推荐

老年人联合接种,效果真不赖

“打流感疫苗了吗?”“听说还能一起打23价肺炎疫苗,能行吗?”“我冬天又不出门,打不打?”“都打新冠肺炎疫苗了,这不都是肺炎疫...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