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消费容貌焦虑 ●“精灵耳朵、小腿阻断术”冲上热搜 ●七成职场人两成月薪支出为“颜值” ●超六成医美顾客年龄在25岁以下 ●年轻女性每天花费45分钟照镜子

半岛都市报 2021-05-26 01:04 大字

过踩一捧一,将这些话语权收归美妆博主,接着抛出“有效化妆”概念:跟着我学化妆,我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美”,并往往在视频中附上美妆产品的链接,等待着焦虑的消费者们“上钩”。

化妆是很多人的日常选择,素面朝天也是另一些人的选择,人们希望获得“化妆自由”。

“消费者只想买一瓶面霜,我能做到的就是让她买上一套。”小楠(化名)是市南区某商场高端化妆品专柜导购,每次给顾客介绍选定单品后,她还会根据顾客皮肤特点以及护肤需求推荐其他套系产品,少则两款,多则4款。

当广告语从“你本来就很美”变成了“你还可以更美”后,很多化妆品公司和医美机构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不断强化消费者的观念来制造需求,无形中向消费者传递了一种观念:美是有标准的,不符合标准的美需要通过改造变得合乎标准。

这种“改造”,便是借助美妆护肤以及医美整形。美妆博主们通过话术,试图建立起统一的审美标准,让人们对美的感知局限在狭隘的定义之中。不符合这个定义的面孔,就被迫陷入了容貌焦虑。与此同时,大众传播媒介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这种观念。很多网友参与讨论,无论是网红还是明星,对他人身高、体重、容貌肆无忌惮地进行评论,不断地制造出一种“容貌焦虑”的氛围。换句话说,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产生的容貌焦虑,被消费主义主导的商业文化挪用了。

整容年轻化25岁以下消费者超六成

“有很多中国女孩整容,重点是她们都很年轻,在美国最流行的是隆胸。”在青岛某高校担任外教的Kim说,她从美国来中国很多年了,看到不少大学生做了双眼皮手术,一开始显得有些吃惊,后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有调查显示,2020年中国61%的医美顾客年龄在16岁到25岁之间,90%的顾客不到35岁,其中85%是女性。而在美国,81%的顾客在30岁以上,近四分之一超过55岁。

就年龄问题,记者特意咨询了岛城三家医美整形机构,有两家表示达到16周岁、有家长陪同签字便可以做医美项目,另外一家则表示15岁以上、家长陪同签字便可以。“我是计划做完双眼皮,暑假的时间用来恢复,这样到了大学新环境里,就感觉是崭新的自己了,谁也不认识之前那个我。”17岁的乐乐(化名)告诉记者,高二之后自己就有些自卑,总觉得眼睛不够大,梦想通过整形改变自己,一开始父母是不同意的,为了让他们放心自己的学习,乐乐最后用成绩作为交换。

“学习播音主持专业,毕竟将来会出镜,孩子想做个双眼皮手术还是可以理解的,这类学生家长都会陪着孩子找正规医美整形机构,能够安全放心一些。”青岛某高考艺术培训的专业课杜老师告诉记者,这两年在他们机构上课的学生,通过艺术考试拿到专业合格证之后,便会在家长的帮助下开始咨询做双眼皮、垫鼻梁等医美项目。

“我跟孩子爸爸一直很认可孩子,但孩子不会被周围人无条件地认可,所以就会产生提升自己相貌的想法。”孩子还不到18岁,但已经同意暑假陪孩子做双眼皮手术的顾女士,道出自己的无奈。顾女士的担心在于,孩子年纪很小就做医美的话,会忘掉自己原来的外貌,不喜欢父母赋予的面容身材,也就是一种变相的排斥。

“有人18岁就做了双眼皮手术,水光针、热玛吉,各种医美项目全通,但我觉得敷个面膜,涂个护肤精华就够了,太多保养反倒是伤害皮肤。”26岁的上班族张女士告诉记者,到了30岁再保养就晚了,所以早早就用护肤品抗衰老保养。在她眼中,放平心态,女性追求美的权利不应被剥夺,但应注意追求的方式。

新闻推荐

85后女孩好手艺 粉丝超过200万 烘焙网红达人小法:把爱好变成事业

两年前,85后小法放弃了文化单位的稳定工作,奔向从小喜爱的烘焙,成立工作室自主创业。这个温柔白皙的邻家女孩或许走在人群中...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