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到长沙 三千里寄哀思

青岛早报 2021-05-25 05:56 大字

[摘要]昨天上午10点,“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数万民众排起长队,前来送别袁隆平院士。

·长沙·

数万民众 前来送别

铭德厅门口,挽联写着:功著神州音容宛在,名垂青史恩泽长存。哀乐低回。袁隆平躺在鲜花翠柏中,面容安详。阳光透过天花板的玻璃洒落在他身上。他穿着红蓝格子衬衫和深蓝色西装外套,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衣服。袁隆平的遗孀邓则一袭黑衣,坐在轮椅上。她的头微微侧着,没有朝着遗体的方向,右手紧紧握住左手,放在大腿上。她的左手戴着一枚戒指。

10时15分,铭德厅内开始默哀。人们面朝遗体,从右至左绕灵一周,与邓则等家属握手,一些人缓缓说出“多保重”。邓则反复说着“谢谢”。不久后,孩子们推着轮椅,陪着邓则来到遗体正前方。邓则突然站起身来,快步走到袁隆平遗体前,跪在地上,埋头哭泣。

铭德厅外,长沙明阳山仿佛被人潮淹没。拥挤的人群中,许多人看不清面容,一眼望去,只能见到一朵朵明黄和雪白的菊花——人们把手中的鲜花举过头顶。 70岁的农民周秀英和家人来到这里。 “知道他走了,一定要来送送他,我们种田的,对他有感情。”她抹着眼泪说。25岁的青年胡胜涛来到这里。他早晨7点乘坐高铁从广州赶来,下午就要返回。 10小时路途,只为深深鞠一躬。“人太多了,我只在遗像前待了不到一分钟,可是很值得。 ”江苏的母女张秀华、王宇辰,结束深圳的旅程专程赶来。“90后”王宇辰说:“我想和妈妈一起,来向袁爷爷道别。 ”

前往殡仪馆的柏油路被人群挤满。年轻的外卖骑手,骑着摩托车缓慢穿行。外卖箱里,有满满一箱金色稻穗。下单的人来自广东、福建、重庆……

路的左边,身穿蓝色衬衣的“雷锋车队”举起悼念横幅。一排出租车整齐停着,车窗玻璃上贴着“免费接送车”字样。司机刘浩辉说:“上百台出租车自发组织起来,免费接送从外地赶来的人们。 ”路的右边,42岁的水电工郭庆伟站在一辆棕色的商务车旁,车里堆满了口罩。他和朋友买了8000余个口罩,从23日上午9点起为群众免费分发。“昨晚几乎没合眼,我想为他做点什么。 ”

许多人前往摆放袁隆平遗像的明阳厅。人山人海,却格外静默。 据新华社

·青岛·

敬献鲜花 默默悼念

昨天上午10点,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城阳上马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设置小型吊唁堂,同步开展袁隆平院士追思会。记者在现场看到,从上午8点到中午12时许,不断有前来悼念袁隆平的青岛市民。大家手拿鲜花,陆续赶来深深鞠躬,默默悼念。据了解,自2012年开始,袁隆平带领青岛研发团队开始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的研发,从国内外广泛收集具有优质性状的特种种质资源,包括耐盐、耐旱、耐碱等资源,利用杂交水稻技术结合太空育种、化学诱变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多种技术手段选育耐盐碱水稻,与海内外专家一起育出一批海水稻品种。

市民赶来送最后一程

昨天上午8时许,虽然离追思会正式开始还有两个小时,但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大院里,已经来了不少手拿鲜花的市民。大家默默走到袁隆平的雕像前,放下鲜花默默进行悼念。短短一个小时,在袁隆平的雕像前摆满了悼念的鲜花。其中落款 “一个吃您大米长大的孩子”的悼念者,特意为袁隆平画了一幅素描画像,上面还写着“您的意志将永远传递下去,愿您安息。 ”这份送别方式格外让人感动。

记者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一楼大厅内看到,“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的字样庄严而肃穆,一批一批的市民群众前来悼念,有的是三五结伴,有的独自一人默默敬献鲜花、寄哀思。前来悼念的人群中,有普通居民、学生,还有企业员工。大家自觉排起悼念长队,依次默默走进吊唁堂,在袁隆平的遗像前表达自己深深的追思。记者注意到,许多市民因为场地原因,在厅外手持白菊默哀致意,深深鞠躬,红肿的眼眶、不时响起的啜泣声……

他平易近人爱吃青菜

“袁隆平院士生前特别平易近人,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平时最爱吃的就是豆腐、青菜、玉米、地瓜。他从不看重物质,一心想着如何能把资源用到支持海水稻的研发上。”当天的追思会上,青岛海水稻团队董事、如是书店、小小拓荒人发起人郝照明回忆起袁隆平在青岛工作时的情景时,眼含泪水几度哽咽。

“袁隆平院士曾经多次来到青岛,带领团队在此开始耐盐碱水稻的研发,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怀念这名了不起的老人。”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霞回忆说,自2012年开始,袁隆平带领青岛研发团队开始耐盐碱水稻的研发,先后十几次来到青岛。令她印象最深的是,袁隆平过88岁“米寿”生日时,题字“同行人精神薪火相传”。

记者了解到,2016年组建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后,袁隆平亲任主任。2017年9月28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进行现场测评,袁隆平通过直播全程参加,对300多份材料中选取的4份表现较好的材料进行了测评,成果显著。从2018年开始,袁隆平带领团队以“良种、良田、良法、良态”理论为核心,完善海水稻的栽培管理、土地改良、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技术,并在全国不同类型的盐碱地上开展实验。 “我们计划今年6月上旬进行百万亩耐盐碱水稻插秧,告慰袁老在天之灵。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说,未来,他们将坚定落实袁隆平的“十百千”工程,聚合全社会力量,全力实现袁隆平“亿亩荒滩变良田”的梦想。

幕后;

海水稻研发中心深深扎根青岛

昨天上午,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董事长、校长陈昌金和党委书记纪德臻带队,农学院部分老师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同学80余人参加了袁隆平院士的追思会。陈昌金介绍,他们学院和袁隆平院士有着很深的感情,早在2017年7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就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海水稻学院,袁隆平院士担任首席教授。未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海水稻学院将继续努力,把海水稻专业打造成为特色品牌专业,把“海水稻学院”建设成为海水稻专业人才的“集聚区”和新工科范式的“试验田”“示范田”。

“现在袁隆平院士亲手创建的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已经在青岛深深扎下了根。”据介绍,在袁隆平布局下,海水稻种子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团队陆续在青岛城阳、山东东营、陕西延安、新疆喀什、浙江温州、黑龙江大庆和阿联酋迪拜、山东潍坊、新疆阿克陶、河南淅川、青海格尔木、宁夏石嘴山等多地开展实验,海水稻平均亩产超400公斤。

本版撰稿摄影(除署名外)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杨博文 视频剪辑 吴冰冰

新闻推荐

70年,终于找到

沈卫为了完成母亲遗愿,一直没有停止寻找烈士舅舅刘基的脚步。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康晓欢摄见04版...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