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重样“花样妈妈”的早餐年华 坚持早起,时间合理安排

半岛都市报 2021-05-08 01:45 大字
1

坚持做创意营养早餐,一位青岛职场妈妈找到和女儿相处新方式

文/图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钟迎雪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传统中国母亲形象,在飞速现代化的今天,会有怎样的改变?青岛一位职场妈妈逄婧用自己的创意早餐给出了答案,她为了女儿上千个早晨坚持早起,一天一顿花样早餐,天天不重样。

每一位妈妈都曾是个少女,并不是一开始就会给孩子做饭。生于1984年的逄婧在结婚之前很少做饭,直到有了闺女果果,才开始研究给孩子搭配健康饮食。在她眼里,一顿早餐不光是营养,也是一场爱与美的演出。

早晨5点半,闹钟一响,逄婧便会准时起床,伸个懒腰,简单地洗漱过后,来到厨房开始给闺女果果准备花样早餐,水果、蔬菜、肉类、牛奶、粥类、面点等,逄婧每天会选择两到三样组合起来。先到冰箱里端出前一晚炖好的小排骨块,把炖锅放到灶上加热,然后把胡萝卜切小片,用卡通模具印出小星星的图案作为点缀;黄瓜切薄片卷起来,淋入一点醋和酱油调味,烧开水,下入面条,顺便烫熟油菜及胡萝卜,煮面条的同时,用平底锅煎一个鸡蛋,面条熟了,快速地将面条捞出来,放进小碗中摆入油菜、排骨、胡萝卜,最后盛上撇去油沫的排骨清汤,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排骨面就这样“诞生”了,随后,逄婧将黄瓜卷放入拼盘,左侧是黄瓜卷小菜,右边是煎蛋配当季水果几颗蓝莓,逄婧拿起一旁的手机给桌上的早餐拍下照片。

这时卫生间已经传来水龙头流水的声音,逄婧抬头一看6时15分,闺女果果在洗漱,她来到闺女身旁,细心地帮她梳理头发扎起马尾,6时25分,果果来到餐桌前,看到妈妈做好的精致早餐,又是新一天的惊喜,有黄色、绿色、紫色、橙色……果果拿起筷子,开始大口吃面,吃饭的同时不忘跟妈妈做着笑脸,逄婧看着孩子爱吃的样子,清晨起来忙碌的疲惫也一扫而散。6时50分,逄婧送果果下楼坐校车到校上课,7时果果坐上校车,目送校车离开后,逄婧回到家中吃完早饭,清理打扫完厨房,开始换衣服化妆,8时20分准时出门,前往单位上班,到了单位后,她立刻又换了一种身份。

“我已经习惯了早起给孩子做早餐的生活,看着孩子吃光早饭,背起书包上学,我就感觉很踏实。”讲到这里,逄婧笑了起来。逄婧的闺女名叫田昀诺,小名叫果果,今年已经7岁了,正在读小学一年级。逄婧从事银行工作,工作也比较繁忙。所以在果果上幼儿园之前,大部分饮食是由姥姥负责的。即便工作繁忙,只要是逄婧有时间都会给闺女做早饭,起初并没有想到做花样早餐拍照片留念。在果果4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逄婧从网上看到几组花样早餐的照片,便开始思考,“如果我能把早饭营养搭配好,做得好看点,果果会不会更有食欲。”于是逄婧第二天开始尝试做花样早餐,先是从模仿开始,根据网上的食谱和搭配“复刻”。第一次做的皮蛋瘦肉粥,搭配土豆胡萝卜小饼,外加几个圣女果和两片苹果点缀,果果第一次看见妈妈的精致摆盘有点欣喜,很自觉地吃光了早饭,逄婧很意外也很欣喜,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不错的方法。

“说实话,也有想偷懒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番心理斗争下来,还是会起床钻进厨房。”逄婧回忆着,在结婚之前,她是很少做饭的,直到有了闺女果果,她才开始研究给孩子搭配健康的饮食,将一部分时间用在研究均衡膳食上。

2

一物多吃,拒绝深加工

提起花样早餐技巧,逄婧侃侃而谈,早餐首要目的是吃得有营养,健康而且简单易做,食材要丰富,果蔬蛋白兼备,健康则是要选择天然食材,没有添加剂的食物,20分钟到30分钟就能完成。

孩子每周上学五天,可以将中西式早餐搭配着进行,比如粥类配合肉饼、鸡蛋饼、蔬菜饼。就拿蔬菜饼来讲,又可以做成好多种,比如茭瓜饼、土豆饼、卷心菜饼、胡萝卜饼等;米饭不仅可以做炒饭,还可以做成包饭、饭团等;西式早餐类不仅仅只是面包牛奶,可以将面包裹上蛋液做成面包鸡蛋片,哪怕一个鸡蛋,也可以蒸鸡蛋羹,做蛋花汤、水煮蛋、煎鸡蛋……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朋友圈晒的早餐图片中,是从来没有香肠、肉饼这种深加工的半成品的,我都是自己给孩子制作。”提起孩子的肉食摄入,逄婧也有自己的小方法,坚持低油低盐,提前到市场采购新鲜的牛肉、鸡肉等,自己将牛肉用搅拌机搅拌成肉馅,加简单的调料入味,第二天早上捏成肉饼形状煎制;用一点生抽、料酒,切入葱姜给鸡肉入味,再淋入一点油煎,“因为早上孩子的消化还不算太好,所以很少出现油炸食物,最多只是油煎而已。”

“每天必须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在市场购买当季的水果蔬菜。”这是逄婧这几年总结下来的经验,为了更省时省力,逄婧经常购买一些食谱书籍,还会从各种手机软件上学习早餐技巧,看到不错的新颖做法便会收藏下来,碰到合适的食材就尝试烹制。

3

餐如礼物,她用心良苦

“我感觉,每天看到丰盛的早饭都好像是妈妈给我准备的一份礼物,每天都有新的礼物。”果果用稚嫩的童声说着自己眼中妈妈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虽然果果只有7岁,却显得十分懂事。

“妈妈就像会变魔法,我一觉醒来,她就把那些食物变成了很精致的早餐,是经过自己劳动才变出来的早餐。”说到这里,果果满脸期待看着自己身边的妈妈,逄婧说,女儿经常跑入厨房站在自己身边,观察自己的每一个动作,还会主动帮忙洗盘子,扔垃圾,也经常会问一些问题,比如多长时间能熟,某种东西味道苦不苦等,逄婧从来不会拒绝女儿跑进厨房,只是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不要被热锅烫到。“她在我身旁,看到我做饭准备的过程,就会知道我的每一顿早饭都不是凭空变出来的,作为母亲,我并不要求我的付出一定有回报,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理解到。”逄婧讲道。

“我知道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我吃完妈妈做的早饭去坐校车感觉暖暖的。”相比成年人,小孩子表达爱意的方式十分简单,听到孩子这番话,逄婧有些激动,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可始终是满脸笑容,望着闺女。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这只是一顿寻常早餐,但是在逄婧眼里,这已经变成了自己跟孩子相处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当中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那就是孩子能从早饭中学会感恩,随着成长逐渐理解自己的付出。“除了早餐这种形式,我还会陪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逄婧给记者展示她和孩子共同完成的手工作品,周末一起做烘焙,参加公益活动,带着孩子去一点点认知这个世界,让她跟周围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最大的心愿。

4

成了网红,朋友学“打卡”

“我只能看看,如果让我每天坚持这么做,确实很有难度。”逄婧的朋友张女士告诉记者,在她眼里,逄婧确实活成了一位“自律妈妈“。很多人能够早起做早饭吃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做成营养搭配、摆盘精致的花样早餐,这就更难了。虽然只是一顿早餐,但是能够几年如一日坚持,这也体现了一种生活态度。在逄婧的影响下,张女士也经常给孩子研究搭配花样早餐,虽然摆盘不够精致,但是孩子明显吃得很香。

“有时候我早上拍了早餐照片,但是忙着给孩子梳头发或者收拾上班,到了单位忙工作,也就忘了发朋友圈,没想到还有朋友惦记着给我发私信,问我是孩子生病没上学还是我没做早饭,怎么没看见照片。”逄婧说到这里,眼神中充满很意外的喜悦。在她眼中,每天发早餐照片,有不少朋友点赞这很正常,让她意外的是,竟然无形之中积累了这么多“妈妈粉丝”,不论是小红书APP还是微信朋友圈,经常会有人给她留言,比如“肉丸是怎么做的,需不要放蛋清,蛋清的比例是多少?”“熬粥要不要加碱”等小问题。

相比起全职妈妈,职场妈妈只能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放在照顾孩子日常起居饮食、照看孩子学习等方面,这是很多职业妈妈的日常缩影,也是最头疼的地方。“作为一名职场妈妈,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是我本人确实很享受这份仪式感。”逄婧翻看着自己做过的早餐照片说。

在部分人眼中,确实会觉得做花样早餐浪费时间和精力,在逄婧眼中,做精致的花样早餐已经变成了一种“治愈”方式,让她能够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找到一种放松自我的方式,厨房变成了“释放自我”的空间,就好像在完成一幅作品一样,需要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这个过程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不需要遵从规定,不需要考虑人际关系,更不需要瞻前顾后,抛掉了工作的烦恼,忘却了生活的压力。直到最后,看着孩子一口口将盘中的食物吃完,仿佛自己的“作品”得到了极大的认可。日积月累,上千个日子里,留下的一张张早餐照片成了她宝贵的财富,虽然做早餐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是逄婧更愿意把照片留给自己,这也是自己作为母亲这个人生角色成长路上的一部分。

在很多人眼里,精致的花样早餐确实能够为新的一天注入动力,即便不是花样早餐,只是一碗普通的热面条,也是一位母亲对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倾注的心血。在逄婧身后,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母亲,当孩子家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悄悄地起身钻出被窝准备早餐;夜晚,当孩子和家人都已经入睡的时候,洗完孩子的脏衣服,收拾完家务,带着一身疲惫躺进被窝。每一个安静的深夜,都是妈妈们独处的最好时光,无关孩子,无关三餐,只有自己。

网友说

简直太惊艳了,让我心血来潮做一顿可以,天天做,那真是难以想象,我得定三四个闹钟都够呛能做。

——网友“开心就好”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哪怕是一顿早餐,也是了不起的妈妈,新时代的职业女性,要顾家顾工作,另一半要多份理解。

——网友“山有木兮木有枝”

小时候,我妈也天天给我做早餐,虽然没有这么丰盛,但最少两样,因为我就吃一两口,她看着我背着书包出门就叹气。在外工作十年了,这个时候给我来一顿我妈做的早饭,我一定全吃光。

——网友“大胖哥”

这就是爱,期待代代传承。

——网友“热心市民孙女士”

新闻推荐

学生食堂宿舍宽敞漂亮十七中扩建楼方案公示

本报5月6日讯6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扩建学生食堂和宿舍楼工程建筑方案批前公示》,该项...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