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情浓“缝”献爱心47年
人 物 名 片
姜叔琴
年龄:65岁身份:志愿者
我们都有退休工资,不愁吃不愁喝,就是带着服务居民的初心才做起这个公益小站的,所以一分钱也不收。
一针一线都是情。她,是社区居民口中热心肠的“姜姥姥”,也是大伙心中能巧手制衣、“缝”献爱心的“活雷锋”,她凭一技之长,致力公益缝补47年,用一针一线“串”起邻里情、“织密”便民服务,她就是创办公益缝补铺、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街坊邻居口中人人称赞的热心人姜叔琴,“虽然退休了,我也要以一己之力回馈社会、回馈党,只要居民有需求,我就全力以赴! ”
/ 热心 /
缝纫高手公益奉献47年
“姜姥姥,我的裤子太长了,拖地不好走路,您帮我看看怎么改? ”“姜姥姥,我这个床单需要锁一下边,我现在眼花也看不见针脚,麻烦您帮我缝缝。”“姜姥姥,我这里有几块碎布头,你看着帮我做几条小孩的秋裤吧……”姜叔琴又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工作岗位”上,热情招呼着每一个前来“求助”的居民,不论是简单的修改裤脚、床单锁边,还是难度较大的制作成衣,姜叔琴一概“接单”,从不拒绝,“既然大伙找到我,我就要尽全力给大家解决,不能让他们失望。 ”
今年65岁的姜叔琴是李沧区沧口街道永宁路社区的居民,也是沧口街道的一名小邻志愿者。虽然在熟悉的老姐妹中,她不算年龄最大的,但大家还是习惯喊她“姜姥姥”。这个亲昵的称呼,多半是出于对她热心肠的尊敬,而这种尊敬还要从姜叔琴的公益小站说起。
每周二、三、四下午,在位于沧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楼,缝纫机“嗒嗒”响个不停,在一个面积仅有5平方米大小的公益小站,一方操作台、一面壁橱、两台缝纫机构成了全部。姜叔琴一边手中娴熟地修改着衣服,一边与排队的居民聊天,用一针一线织密便民服务,拉近居民间的感情。开线的衣服、破损的床单、废旧衣服改布包……只要是缝缝补补的活,对姜叔琴来说都不在话下。
2019年以来,由她创办的公益缝补铺已经累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缝补的衣物超过3000件。在成为小邻志愿者之前,她也常年帮着街坊邻居缝缝补补,算起来,她做公益缝补已经有47年时间了。
/ 忙碌 /
每周三天固定到社区“打卡”
日前,记者到公益缝补铺探访,姜叔琴正和两名老姊妹忙碌着,三人有说有笑,边往机器上挂线,边谈论着当天接到的一个“难搞”的“订单”,“你看,这个破洞牛仔,都破成这样了,小嫚也不舍得扔,又让我帮着把窟窿缝起来。 ”“哈哈,姜姐,这可是个麻烦活,需要先把裤边剪开,再贴布缝上,关键是缝起来能好看吗?现在的年轻人呀,咱们是搞不懂呀……”姜叔琴一边裁剪着裤子,一边打开了“话匣子”,和记者聊起了自己创办公益缝补铺的初衷。
“我退休前在服装厂工作了18年,后来自己还干过裁缝铺。 2019年街道设了党群服务中心后,设立了公益小站,我就过来发挥余热,用缝纫特长给周边老人免费服务。 ”姜叔琴介绍,每周二、三、四下午2点至4点,是她固定来“打卡”的时间。 “街道是鼓励惠民收费的,比如,外面修裤脚15元一件,让我可以收5元一件,但我觉得咱利用一技之长服务周边的老人,就干脆做成纯公益性的,一分钱也不收。 ”姜叔琴说,她跟另外几名公益小站的队友商量后,大家一致同意不收任何费用。
“我们都有退休工资,不愁吃不愁喝,本来就是带着服务居民的初心才做起来这个公益小站的,所以不收钱。 ”公益小站队员孙阿姨笑着说,他们的这份公益初心得到了不少居民的爱心反馈,经常有居民把家里闲置的熨烫机等工具送来免费使用,还有人送来闲置的衣物让姜叔琴给改成购物布包,免费送给社区老人。姜叔琴忙完手中的活后,从壁橱里拿出一件旧衬衣,不多时就把衣服缝改成了两个美观结实的购物布包。公益小站设立以来,像这样的缝改,姜叔琴经手的至少上千件,为居民节省的缝纫费用超过万元。
/ 讲述 /
买第一台缝纫机时高兴坏了
姜叔琴18岁学的裁缝,后来进入当时的青岛服装三厂工作。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她们承担得格外多,每天起早贪黑工作,带领女工们加班赶订单是常有的事,就这样,隔三岔五她还要帮街坊邻居缝补衣物。
“至今,我仍然记得40多年前,父母给我买回的第一台缝纫机,是青岛工农牌老缝纫机,花了一百多块钱,在那个年代这可是家人好几个月的工资。 ”姜叔琴说,缝纫机买回来后,她高兴地蹦了起来,当晚就“大展身手”,一鼓作气做出了4条裤子,一直忙活到凌晨两三点。
那时候大家都穿带补丁的衣服,找她帮忙的人也特别多,她就趁着晚上下班后帮大家缝补。白天踩了一天的缝纫机,晚上接着踩,经常踩得脚抽筋。助人为乐,她从来没有觉得辛苦。
后来,她进了青岛橡胶二厂工作,那时候正是青岛工业蒸蒸日上的年代。她的工资逐年增加,全家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她亲眼见证了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最明显的就是——“再也没人穿带补丁的衣服了”!
后来生活越来越好,姜叔琴又先后购置了两台缝纫机,其中还包括一台全自动缝纫机,她一直使用到现在。
/ 自豪 /
曾是胖人专属“服装设计师”
凭借一技之长和古道热肠,姜叔琴曾给很多邻里亲朋免费制衣,还让很多体形特殊的人群穿上了合体服装,忆起往日的点点滴滴,姜叔琴深感自豪。 “30多前,我们厂里有个同事,体形肥胖,200多斤,三尺六的腰围,非常不好买衣服,当时他要出国,就想买一身合适的西装,可是转了好多商场,也没买到合适的尺码,后来找到了我,让我给他做一身。 ”姜叔琴说,她给这名同事量体裁衣,按照他的体形,经过再三考量,制作出了一身非常漂亮合体、非常符合他气质的西服,当这位胖同事试穿后,满含热泪给她竖起了大拇指。姜叔琴说,当时她的制衣水平远近闻名,后来,她还给多位胖人制作了衣服,不管是中山装还是西装,她都能做得让对方满意,也因此收获了一批长久固定的“客户群”。
相关链接
沧口街道已培育83支小邻志愿服务队
在沧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如今已培育了83支小邻志愿服务队伍,包括姥姥家的缝纫铺、剪爱记忆学堂、老青年的下午茶、翰墨传情书法笔会、多想朗诵队、艺海浪花小提琴、共享家合唱团、非遗秧歌队等等。活跃小邻志愿者2100多人。
平时的时候,大家按照活动安排表,在街道新实践文明实践所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疫情期间,小邻志愿服务团队荣获山东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这也是人数最多,且全部由基层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团队。
“每天服务社区群众400多人次,每周举办活动约50场,这里成了吸引党员群众的‘磁场’和‘第二个家’。”沧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党群服务中心面积约2000平方米,用“共享”的理念为沧口街道辖区7个社区打造“党群共享综合体”。
本版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李彦宏
新闻推荐
本报5月5日讯5月2日,17岁的小雄(化名)从南京独自乘飞机来青岛见比他大8岁的女网友,家长拨打青岛市公安局110求助,民警在飞机降...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