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厕所”既要倡议,更要推动

齐鲁晚报 2021-04-30 05:10 大字

为了保证这个倡议能够坚持下去,相关部门在鼓励更多社会单位参与的同时,更要做好推动工作。接下来,相关部门不妨给承诺单位制作专门的标识,并配上监督热线。这样既方便市民辨识,也能推动承诺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评论员朱文龙

4月8日,青岛市城管办、市文明办联合发出《让“方便”更方便,社会单位厕所(卫生间)对外开放倡议书》,鼓励符合开放条件的沿街公共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窗口、餐厅宾馆及其他商家店铺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在工作(营业)期间将单位内部卫生间免费对社会大众开放,供市民和游客使用。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现有公厕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日益凸显。“如厕难”成为不少人曾经历过的尴尬。在这种背景下,青岛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单位开放厕所,既给市民打开了方便之门,又展现了为民服务的真诚。这种做法值得称赞。

据报道,倡议发出后,社会各界踊跃报名。截至目前,共有279家单位报名加入社会单位卫生间免费开放行列,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方便温馨的如厕体验。在首批社会对外开放卫生间名单中,各级党政机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107个;企事业单位106个;餐饮酒店、沿街商家等66个。

在这其中,公共机构的积极参与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虽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厕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像青岛这样,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成为“主力军”的情况却并不多见,这种现象无疑值得肯定,彰显了青岛打造开放性、服务型政府的决心。

接下来,摆在相关部门眼前的问题是,这项倡议如何长期坚持下去。

虽然在2018年3月,住建部发布专门文件,要求城市街道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业窗口等单位都应该对外开放厕所,服务社会。可当市民真有内急要借用机关内部厕所时,却常被种种借口拒之门外。去年发生在北京市丰台区的“一男子称借用民政局厕所被拒”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对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一些单位虽然认识到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但因为怕“麻烦”而不愿付诸行动。毕竟,对公众开放厕所涉及很多问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还要承担不少“额外”的风险。

公共机构内部厕所向社会开放,是再正常不过的要求,其能否实现,更多取决于开放的意识和态度。当前,各地均将城市形象塑造、传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公共机构从群众需求着眼,提高服务意识,开放公共资源,或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为了保证这个倡议能够坚持下去,相关部门在鼓励更多社会单位参与的同时,更要做好推动工作。接下来,相关部门不妨给承诺单位制作专门的标识,并配上监督热线。这样既方便市民辨识,也能推动承诺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新闻推荐

促销活动擦亮眼,购物消费存凭证 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发布五一假期消费提示

半岛全媒体记者葛梦杰通讯员曹文静随着国内疫情稳定和五一长假来临,各类商家正在积极推出促销优惠活动,为保证消费者...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