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影视化青岛作者优 《我是余欢水》原著作者余耕携新作《金

半岛都市报 2021-03-27 05:31 大字

半岛全媒体记者黄靖斐

去年的现象级网剧《我是余欢水》也顺势带火了其原著作者青岛作家余耕。近期,余耕推出了长篇小说《金枝玉叶》,刚刚上市就被影视公司“抢”下版权,据余耕透露,他的另一部作品《我是夏始之》影视版权也将由赵薇导演并主演。余耕是“运动员”出身,当过体育记者,很让人好奇他是怎么成为一个制造影视爆款的畅销书作家的呢?3月26日10时,作家余耕携新作《金枝玉叶》做客半岛直播间,分享创作经历和感悟。

十年记者生涯,拓宽接触社会的维度

记者:从体校开始,会想到有一天写作吗?

余耕:小时候我文化课学得不太好,父亲对我这方面也没有抱太多期待,只是比较支持我阅读。家里藏书比较多,有《欧阳海之歌》也有《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很小我就看了繁体版的《聊斋志异》《三言二拍》,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热爱唐诗宋词,作文写得还不错。

我个子比较高,又爱打篮球,就成为了体育生。在省体校除了打球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当时流行的金庸武侠小说,几个月我就通读全集。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文学爆发的黄金时期,涌现了《小说月报》《收获》《十月》等文学期刊,非常痴迷地阅读,当然不敢奢望有一天自己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作品……海量的阅读就是最早的文学启蒙。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转到文字工作“跑道”上的?

余耕:偶然看到一档攀岩节目,特别有兴趣,就到北京和朋友一起创立了野外生存俱乐部。1998年,攀岩在北京也是新生事物,很多媒体来采访,也向我约稿。《北京青年周刊》休闲娱乐版跟我约过几次,反响还不错,专门让我负责做一个版面。

正值《世界体育周报》招聘记者,我和篮球圈的运动员很熟,又有了写稿的信心,就去参加应聘,戏剧化地成了体育记者,正式从事“文字工作”,接着在央视国际频道《体育在线》又做了三年体育节目的主编。

十余年的记者生涯,对我来说,既磨练了文字表达,也拓宽了我与整个社会的触面,促成我后来创作风格和写作题材的多样性。而且写长篇是个体力活,我以前一天能写6000字,晚上连洗澡的劲儿都没有。如果没有这股子韧劲儿和坚持,其实是很容易放弃的。

处女作稿费3万元是整年收入

记者:是什么契机推动你往写小说的路上走的?

余耕:创作小说的契机,源于我当时采访一位徒步的朋友,在报纸上连载,我写得很嗨,但已经不太像采访,那个连载其实就有小说创作的雏形,有故事的逻辑。现在我还想把这段连载找出来再进行完善,改成一个真正的小说。

但让我下定决心去写小说,是在北漂10年后内心有很多东西不吐不快,用了半年写了30多万字的《德行》。没有短篇、中篇的过渡,很鲁莽地上手就来了个长篇,写得磕磕绊绊,并没有给我信心走写作的路子。

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回到青岛,做了某银行高管,2008年年薪60万,非常有诱惑力,但刚干了半年,群众出版社的编辑找到我,希望我修改《德行》,而且很多是颠覆性的修改。我在银行每天迎来送往、开各种会,根本没有时间,也静不下心来。纠结了半年还是辞职了。

很多人不理解:一个40岁的人,为什么放弃家乡安稳高薪的工作,来北京漂着?写小说有那么大魔力吗?最终小说《德行》出版了,稿费3万元,那也是我那一整年的全部收入。

“余欢水”成爆款,剧版多因素推动

记者:在“北漂”的生活如何?

余耕:开始北漂时,为了生活接过广告文案,慢慢进入编剧圈,还跟欧阳奋强导演合作过《超能英雄》。

但我慢慢意识到做编剧不是自己想要的,创作的“不自由”推动我回归到小说写作。《当心你的狗》《古鼎》就此问世。《我是余欢水》最早的小说版《末日降临》,写的是一个“向死而生”的小人物重生记,本来是个短篇,但我感觉还可以挖掘得更深更丰富,就改写成了小长篇《如果没有明天》,《小说月报》不仅予以刊发,还出了单行本。

从篮球运动员到刑警,从经营攀岩俱乐部到做体育记者,从银行高管到编剧、作家……写作多年我才意识到,所有过往看似和写作无关的经历都是积累。

记者:“余欢水”有你的影子吗?

余耕:很多人问我“余欢水”有没有原型,其实他是一个底层小人物的集合体,每个人都能从余欢水身上看到自己,当然也有我一部分的生活。生存的压力让许多豪气干云的青年变成了唯诺的中年,这样的人物具备典型代表性。

百花文艺出版社成立了影视文学部后,把《如果没有明天》推荐给了制作出《琅琊榜》的团队“正午阳光”,这部小说也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影视改编价值奖。最初正午阳光希望我来做编剧,但自己毕竟之前在这方面没有过“辉煌”的战绩,就婉拒了。

记者:有没有想过这部作品成为爆款?

余耕:《我是余欢水》开播时,虽然知道这会是个好剧,圈里人都知道“正午出品,必属精品”,但我个人并没有奢望成为爆款,更不会有“余欢水”火了我就红了的想法。小说版权交给影视公司后,跟作者已经没有太多关系。

相比较原小说,剧版有一些改编,比如把小说中的反面角色集中成一个“团伙”,给余欢水树立了一个对立面,使矛盾更加突出,戏剧张力更强,我特别认可这样的改编。演员郭京飞也吃透了剧本,把一个中年“社畜”形象演绎到让人心生怜悯,比如在路上哭的经典片段,是他自己的现场发挥。因此,剧版的成功更多取决于演员的倾情演绎、导演的细节把控,把小说进行了升华,是在整个影视团队的努力下才取得这样的成绩。

《金枝玉叶》有创作“女人史诗”的野心

记者:有人说,《金枝玉叶》中的金枝是女版的“余欢水”,什么契机有创作这样一位女性的冲动?

余耕:我一直想以女性视角来写一部作品。我看到,一直以来,中国的女性承受得特别多,远远超过男人,她们面对苦难的坚韧和内心的强悍缕缕触动我,最初写作的动机便是探索并记录她们的抗争与坚守。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写起,置身于中国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与变迁,以姐妹两人的成长经历带出三代人的故事,从农村到城市,那些小人物的彷徨、挣扎、奋斗……有人说这是“一个女人的史诗”,坦白说,我有过这样的野心。

记者:为何选择用第一人称来写“金枝”?

余耕:小说的开篇写了好几个,最终选择了第一人称我才找到感觉。创作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金枝和玉叶少女时期的相处,她们的心理我不太了解,咨询了侄女和外甥女。

有读者不理解,金枝为什么放弃上大学,在如此重大的人生抉择上,这样的牺牲值得吗?都说很多人都在用一生治愈童年,金枝就是如此,她一直以为是自己的告密才导致了母亲的死,把对母亲的愧疚投射到了妹妹玉叶身上。

她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女性,从小承受非议,一直想离开家乡桃花坞,但她把这种理想寄希望于玉叶,为了妹妹她无条件地付出。只有这样,她才觉得能得到救赎。不仅是金枝,桃花坞的很多人,不管是为生存,还是为赎罪、为活着,都以不同的角度展现着真实的人性。

记者:无论是余欢水还是金枝,感觉您比较偏爱“惨痛”的小人物……

余耕:这两部小说写的都是底层小人物不易的生活。也看过很多轻松的网络小说,白富美、霸道总裁等,但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关注人性和社会的痛点,可能我自己就是个小人物,更多地会把目光聚焦到这一群体身上,并没有分男女。写作会跟着人物的情绪、命运起伏,有时候写得很苦,比如写《古鼎》时男主人公死了我就特别难受,哭了一场。

希望周迅演“金枝”,准备和赵薇合作

记者:《金枝玉叶》的影视化目前到什么样的阶段?你希望谁演金枝?

余耕:《金枝玉叶》最早在掌阅上线,经过了一年的预热,付费读者的评分9.2分,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电影、电视版权早在《我是余欢水》开播前就签约了,有朋友开玩笑说,我出手太快,少拿了一半的版权费。

《金枝玉叶》目前还在运作,我希望在影视化的时候可以和编剧进行沟通,能更丰富多面地挖掘人性。如果说自己最心仪的演员,我希望周迅出演成年的金枝,电影《李米的猜想》让我看到她身上有那股子劲儿,那种柔弱女性骨子里的坚强,特别打动人。

记者:您还有一部作品《我是夏始之》已经被导演、演员赵薇看好?

余耕:2021年我还要推出小说集《七个故事》,收录了《沛县往事》《寻亲记》《临摹》《魔伽吒》《末日降临》《我是夏始之》《我是余未来》等。

其中小说《我是夏始之》已花落赵薇,她不但是导演,还是这部剧的主演。最近这几年她一直关注当代女性痛点,而《我是夏始之》写的是北漂女性的生活。赵薇非常有思想,我们交流很多,编剧也是我推荐给她的,就是《和平饭店》的编剧张莱。

和电影《天长地久》出品人互粉

记者:除了写作外,您追爆款影视剧吗?对现在的一些爆款剧怎么看?

余耕:《我是余欢水》开播之后,有意识地观看了《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好口碑的影视剧,个人的收获非常大,尤其是《沉默的真相》在审查范围内把原作内容保留到了极致。以前都是追美剧、韩剧,现在我对国产影视剧也很有信心。

记者:青岛作家的作品影视化的情况如何,有哪些优势?

余耕:青岛这几年涌现了很多有分量的作家、编剧,比如包揽柏林电影节影帝后的电影《天长地久》,出品人王兵和编剧阿美都是从青岛走出来的,现在闪耀全世界。在微博时代我和王兵互粉,他现在的微博账号,就是我之前注册后让给他的。

值得一提是青岛作家连谏,她创作《门第》《家有遗产》《你是不是我疼爱的人》等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她每写一部小说都会让多家影视公司“抢破头”;编剧孙君红参与编剧的电视剧登上了央视……《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刺杀小说家》等爆款影视剧都是“青岛制造”,在小说的影视化上,青岛作家有着天然的优势,但还需要继续努力,希望有一天,让青岛熠熠生辉的不仅是更多的明星,还有制造更多影视爆款的作家和编剧。

新闻推荐

4月10日 全国铁路将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记者26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4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一是充分发挥高...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