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归来遭遇不公晚年钟情传统山水画

潍坊晚报 2021-03-21 09:17 大字

解放后,孙德庭热情高涨,开展学生美术小组活动,参加了青岛市中学美术教师教学研究会,参与制定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还参加国画研究会,成为青岛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时,被划为右派,放弃教学,参加劳动改造,因为体力不支而身患重病。形势逐渐转好后,孙德庭又开始悄悄作画。晚年,孙德庭对古代传统的山水画情有独钟,除大量临摹古代名画外,还搞创作。

参与制定中学教学大纲成为美术教育中坚力量

青岛作家臧杰在《青岛美术笔记》中谈到,青岛是移民城市,书画界的主力,均来自山东各县或外省,从乡籍力量上看,潍县书画家势力最大,从少海书画社的画家群体,到后来陈寿荣总结的“潍县八怪”,多和青岛有不可割舍的关系,他特别提到:“于希宁的同乡、潍县同志画社成员孙凝宗,从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在师承上,也与于希宁一样,均得于俞剑华。来青岛后,任教于崇德中学,接替的是离青北上问师齐白石的陈大羽。”“潍县八怪”境遇不同,造诣不同,有的鼎鼎大名,有的寂寂无闻,但他们至今对潍坊、青岛等地的书画艺术,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

孙德庭从潍坊来青岛,接替陈大羽任崇德中学美术教员,崇德与文德、礼贤、圣功中学合称四大名校,均为历史悠久的教会学校。

1949年解放,新中国新气象,过去那种物价飞涨,朝不保夕的日子,一去不返。崇德中学改为“青岛市第十一中学”,孙德庭热情高涨,为配合学校工作,建立鼓乐队,上街游行,开展学生美术小组活动,做学校发展规划的沙土模型,领导教师们活动,被选为工会主席。在1950年暑假间,他参加了青岛市中学美术教师教学研究会,参与制定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教研会有赵仲玉、张铎、任光庭、郭士奇、吴效安、孙德庭、陈其惠、赫保真、孙德育、李丹忱、陈寿荣等,都是青岛画界的重要成员。

青岛著名画家、评论家邱振亮这样评价:“孙德庭先生,受聘于崇德中学,任美术教员,成为青岛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也是那时由科班出身在中学任美术教师的少数代表人物之一。”

岛城文艺出现繁荣景象

崂山写生画作参加展出

1954年青岛市文学艺术联合会美术方面组织了两个研究会,青岛市西画研究会和青岛市国画研究会。孙德庭参加国画研究会,在信号山路,会员佩戴研究会长条白底金字的徽章。一时间,岛城的文学艺术出现繁荣景象。研究会曾组织崂山写生,孙德庭参加过几次,画过骆驼头的削壁峻岩,北九水的翠峦叠嶂,靛缸湾的山涧飞瀑等。研究会在第三公园的青岛工人文化宫举办画展,这次展览,是解放后青岛的大型展览,楼下楼上,展厅挂满作品,观众踊跃,盛况空前。

孙德庭的崂山写生《骆驼峰远眺》参展。崂山三水之上,一座突兀山峰,拔地而起,剑指青天,峰顶叠石,险峻昂扬,颇似骆驼,故称“骆驼头”,画的就是这里。

孙德庭性格耿直,当年曾在《青岛日报》发表画评,其中有段评论叶艺先生的画作《老鹰抓小鸡》,说老鹰画得太凶,似有弱肉强食之嫌。叶艺先生是江苏武进人,青岛市著名美术设计家,他的花鸟画属张书旂画派,在染色宣纸上,用白粉蘸色点染,画风清新明丽,独标一格。

1955年,孙德庭在青岛干部培训学校任教。培训学校主要是提高入城干部的文化程度的,孙德庭在此待了两年。

写生归来形势大变水库劳改积劳成疾

1956年底,孙德庭调往青岛第十九中学,改任地理教员。1957年暑假,他独自一人去了黄山、九华山写生。多年来凡是经济条件允许,他就找机会外出写生,莫干山、雁荡山、普陀山、天目山,泰山、崂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次的黄山之旅历时一个月,遇见画家陈维信、黎雄才,他们结伴同行,不顾疲劳,画速写,集素材,遍游黄山,在黄山宾馆住宿时,互相切磋,交换画作,家中曾悬挂黎雄才的《黄山松》,陈维信也有《黄山群峰》相赠。那些速写画稿,成为以后创作的素材,诸如迎客松、云海、始信峰、狮子峰、梦笔生花、鲫鱼背、玉屏楼、清凉台等,尽收笔底,深印脑中。后来尽管速写逸散,仍然全凭记忆,画了许多以黄山为主题的画。

孙德庭在外写生,浑然不知学校发生的变化,当他回青岛准备大干一场,以释多年未能定心画画之憾时,接到的却是被划为右派的消息,非但不能作画,还降职降薪。他先是被发配到公园伐树,不久又去崂山水库劳动改造。原来,去黄山前,学校召开教师座谈会,当时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他在会上作了发言后,高高兴兴去了黄山,结果回来即遭不公,从此不能参加美术活动,艺术之路严重受阻。

崂山水库是青岛最大的水库,也叫月子口水库。1958年9月水库开工,青岛教育界“右派劳动大军”的知识分子被发配到此,和一帮劳改犯修建水库,在乱石山坡上安营,干着挖土、搬石头的重体力活。包括著名物理学家束星北(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青岛市教育局局长王桂浑、青岛市文联副主席石可等都在此列。作家刘海军的《束星北档案》“月子口没有尊严”一章,对当时情况有所披露,描写束星北抬石头割裂脚板,饿急了吃带泥花生皮的景象。

孙德庭在水库从事重体力劳动,睡地铺、吃窝窝头、喝南瓜汤,营养跟不上,初冬就病倒了。被接回家治疗,医生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病情极为严重,小便困难,肚子鼓胀,不能扎腰带,医生说不能救了。求医将近一年,生命岌岌可危,幸遇名医陈鸿雪,捡回了一条命。陈鸿雪当时给开了狠方,说吃了这药,若能小便就有救,否则也没办法。侥天之幸,孙德庭服药后有了小便,才渐渐转危为安。

1960年,孙德庭病愈,回到第十九中学,但不能教学,被贬到总务处,还要接受改造批判会,深挖思想根源。平时学校的口号、标语、办公室挂牌、宣传画等,都推给孙德庭。期间,他也曾组织美术组,指导学生绘画。

老师画友齐聚家中合照成为历史见证

1962年8月,山东省文联和青岛市文联邀请外地及山东画家,来青岛避暑消夏。孙德庭的老师和好友俞剑华、郭味蕖、于希宁、陈大羽、亚明、孙雪泥、关友声、王天池、陈维信、赫保真、冯凭、马龙青等,汇聚一堂。徐培基期望会见暌违多年的老师、画友,也从潍坊赶来,住在孙德庭家。22日,两人到画家们下榻的福山路2号,拜望老师俞剑华等人。

青岛福山路2号是座别墅楼,要通过半空走廊,才能到房门,只见屋里坐满了各地画家,热闹非凡。相隔25年,师生重逢,思念之情难以言表。郭味蕖、于希宁等几位老乡自不必说,孙德庭和陈大羽在崇德中学相识,也有15年未晤面。孙德庭邀请俞剑华、郭味蕖、于希宁、徐培基大后天去家中欢聚,畅叙友情,并相约饭后去照相馆拍照留念。

1962年8月25日,是“二松堂”最热闹的一天。“二松堂”取自孙德庭龙江路家门前两棵不老松,树干干枯而苍劲,多年不变。俞剑华、郭味蕖、于希宁、徐培基四位大家围坐一张桌前畅谈。当时正处在困难时期,粮食和副食品短缺,生活相当困难,孙德庭的妻子炒了辣椒、土豆、海带,配着馒头、绿豆小米粥,粗茶淡饭,招待远方贵客,师生、同乡情谊为重,并不在意饮馔。

饭后,俞剑华以左手挥毫,迅捷洒脱地在菱形纸上,写下以“德庭”为藏头的十个大字:德以有容大,庭为无争安。这副嵌字楹联,堪称佳对,足以垂范文苑、画坛。

之后,他们沿着林中的龙江路,绕过迎宾馆,去中山路和众人会齐,拍照。十三位画家拍下了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此次照相,由孙德庭发起,纪念多年未见的恩师和同乡。凡是研究青岛美术史甚或山东美术史的,都离不开这张照片作为历史见证。2019年,青岛百年美术大展叙述青岛百年美术变迁,也选用了这张照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青岛李村路上有家裱画铺,是潍县人陈艺圃开办的,裱画技艺在青岛很有名。那时,裱画铺还不是很多,孙德庭的画都找陈艺圃裱。孙德庭将俞剑华写的楹联大字,找陈艺圃装裱后,悬挂家中。这幅楹联,在家挂了四年,1966年被焚。六年之后,孙德庭又请高小岩先生重写,以资永久纪念。

悄悄作画兼带学生大量临摹古代名画

形势逐渐转好后,孙德庭又开始悄悄作画,并将此作为精神寄托,有人也开始找他学画。

他的学生刘树庆说:“孙老师画画,蘸淡墨浓墨后,喜欢用嘴吸吮笔尖,唾液含胶质,能表现山石、松针的滋润厚重,皴擦山石时,用牙将笔锋咬扁,层层皴之,数遍烘染,突出受光部分。”

这段时间,孙德庭大量临摹古代名画,重新回到山水画的传统,画了许多吴镇、石涛、文征明、龚半千、梅清、四王、吴历、吴石仙、王翚等画家风格的画。他还写了心得:“溪阁临流,仿文征明;烟断匡庐,仿石涛;风云壮丽,仿宋旭;西溪图,拟改七芗;秋山萧寺,仿石涛;秋山水阁,仿顾昉;茅屋云深,仿王时敏;燕归南浦,耿少卿稿;给学生张云画的仿胡佩衡;用大痴意,仿龚半千……”从这些片段记录可以看出,孙德庭对传统山水画的确情有独钟。

1968年,孙德庭办理退休,除非偶尔有事,不去学校。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青岛外贸特种工艺进出口公司为创外汇,向欧美画商外销古典山水画,通过陈艺圃收画、装裱,带到广交会订货。孙德庭应邀参与,仿清初四王、金陵八家等,他的四尺整幅的仿王石谷的绢画,细腻的皴法,精巧的点苔,崇山峻岭,苍劲秀润,古木盘虬,瀑布流水,追求古意,几可乱真,被外商选中,下了大批订单。虽然复制枯燥,但他很乐意,既可消磨时光舒心画画,又有经济收入。

除了画外贸出口画,孙德庭还陆陆续续有一些自己的创作,如《黄山鲫鱼背》《黄山清凉台》《黄山云海》《泰山迎客松》《泰山日出》《一泻千里》《巨峰托天》《黄山横坑桥》《黄山始信峰》《黄山风云亭奇》等。对于孙德庭来说,这段时光,较为舒心。

收集大量风筝资料

书稿未印成为憾事

2015年5月,青岛嘉木美术馆举办孙德庭画展,展名《久违的纪念》。张铁基先生一早从城阳赶来,他曾在第十九中学画,当年跟孙德庭学线描,画人物,孙德庭还给他看潍坊风筝,件件精致,让张铁基大开眼界。

张铁基说:“孙老师画艺、人格,都为上品,我们为莫逆交,所以,改革开放后,从内蒙古回到青岛,首先打听孙老师下落。这次看到《青岛晚报》上孙老师画展的消息,所以早早赶来了。”

张铁基回忆说,那时孙老师正在撰写《纸扎工艺——风筝》,到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请徐培基帮忙,搜集了大量资料,找来好多风筝模型,并拍了照片。

孙德庭和徐培基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俩性格相似,都是实实在在的人。书稿写完,孙德庭通过徐培基,把书稿存放到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那个时代,这样闲情逸致的书籍是不可能出版的,后来书稿不知去踪。书稿未能刊印成册,亦成为孙德庭的一大遗憾。

新闻推荐

全明星周末精彩上演 CBA篮球公园·青岛国信馆今日举行开园仪式

本报3月19日讯2021CBA全明星周末20日开启,作为一场篮球盛宴,除了赛场上的激烈比拼,赛场之外的活动也十分丰富。作为活动主场...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