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当老师 画友常聚会
以上四幅分别为郭味蕖、陈寿荣、于希宁、赫保真送给孙德庭的画作。
孙德庭的作品
孙德庭毕业后,在淄川煤矿所办黉山小学当教务主任,后来辞职去了德州省立师范,母亲去世后,回潍任教。在家乡,他参加了“民先队”宣传抗日,演出的街头剧轰动潍县城。父亲去世后,在潍县没了牵挂,他和弟弟两家迁往青岛。
返乡执教生活很艰难为贴补家用到处教书
《丁锡田文集》里,几次提到孙海屏和孙德庭父子。《王献唐师友书札》中载:“十二月,(丁锡田)致书王献唐,请其帮助孙海屏之子孙德庭谋求新职,俾尽所长。1936年12月27日丁锡田致函王献唐。”信写道:“现弟之学生德庭系海屏之子,前在新华艺专,今在黉山小学担任教务,然伊系图画专门,教务非其所学,且困于外人所办之学校,亦非所愿,并不足以展其所学,以发扬国光于万一,特托弟函介绍,晋谒台端,面聆雅教,倘有地方,代为推举,俾尽所长,则不至于久困于彼校矣。务希推爱,为一谋之,容日后面谢。”
孙德庭毕业后,在淄川煤矿所办黉山小学,谋得教务主任一职。大学毕业做了小学教员,教务事杂,且非专长。不长时间,他便辞职去了德州省立师范。德州的工作是不是丁锡田信的作用,尚未知。
母亲去世后,孙德庭回到潍县处理丧事。当时潍县正被日本人占领,潍县当局在城里原丁氏益群小学旧址设省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回乡的孙德庭担任训育主任,兼教美术。为吸引学生,当局规定,学生免缴学杂费,且每月发五十斤粮食,教师待遇也比其他学校优厚,不过,这也解决不了家里的生活窘境。
孙海屏的二夫人从临沂搬到潍县水巷子后,人口增多,生活更加困难。即便卖掉芙蓉街的房子,也难以度日,处在生活重压之下,为贴补家用,孙德庭到处教书。
参加民先队宣传抗日父亲去世举家迁青岛
孙德庭和陈立先是老朋友,从潍县一直交往到青岛。“七七事变”后,陈立先组织“抗敌剧团”,孙德庭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宣传抗日,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的的老汉,丁秀菱演女儿。这部剧轰动了潍县城。
丁秀菱是丁东斋之女,比孙德庭小两岁,他们是幼年玩伴,丁秀菱是家里的宝贝,孙德庭描述:“丁秀菱聪明俊俏,思想新潮,自然脚。有年暑假,她从济南师范回潍,还没进院,门口一站,门房就喊,丁秀菱回来啦,全家老少都跑过来,把她让进家。”
水巷子孙家西屋是孙德庭的画室,“同志画社”老社员常在此聚会,陈介祺的小儿子也经常光顾,这里实为南门里的“文人俱乐部”。画社成员经常互赠作品,这一习惯在几十年后仍然持续着。孙德庭家中影集有一张写有《潍县同志画社同仁留念一九四二年冬》的照片,就是在西屋“俱乐部”门口照的,大约十几人,有穿袍子的、带帽的、戴眼镜的,有郭味蕖、徐培基、于希宁等人,可惜,这一珍贵历史资料连同影集在“文革”时被焚毁。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消息传来,孙德庭满怀兴奋,立即买来白布,画画庆祝抗战胜利。画毕,和儿子孙基信用竹竿挑着,走到东门朝阳门,挂到城门楼,引得人们驻足观瞻。此举足以说明同志画社的爱国传统和正义情怀。
2014年1月18日,潍坊“新同志画社”成立,同时展出新老社员画作,有一本册页,封面写有“北海拾零山左布衣”的题签,这是1944年八位画家给“馨吾”画的册页,画幅小巧,寥寥几笔,足见精神。画家有徐培基、于希宁、孙德庭、郭味蕖、陈春甫、郭基孮、王建昌、畅一,多半为“同志画社”主要成员。丢失的《潍县同志画社同仁留念》照片的拍摄和《馨吾册页》的创作时间相近,都在1942-1945年间,估计都是在水巷子西屋完成的。
孙海屏1945年秋病逝于水巷子,孙德庭的老师也相继去世,潍县已无可留恋,很多乡人举家迁往青岛,多位画家也早居青岛。1946年,孙德庭和弟弟孙凝宾离开潍县水巷子,偕全家赴青岛。
新闻推荐
我有一个小小愿望:如果我有一支能够自动帮我写作业的神笔该多好。这样在大家挑灯夜读的时候,我就可以在游戏的海洋里遨游了...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