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使绘画艺术不可取代
“中国当代艺术危机”的界定似乎是个困难的选题,它看似非常简单,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和当代艺术作品的危机,而且正处于“危急”时刻,符合狭义上危机的所有表征。但实际它又无比复杂,涵盖了艺术市场、艺术受众、艺术体制、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空间、艺术批评、艺术观念、资本、策展人、国际影响等等多个领域,此时,它则符合广义危机的特征。所有的危机问题解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危机”其实是从一个简单而急切的角度切入到了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系统。李鑫最新撰写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危机》聚焦当下,试图帮助中国当代艺术梳理出发展脉络。
说起当代艺术,也绕不开架上绘画是否还有存在价值的问题。李鑫表示在多媒介冲击下,确实为架上绘画带来挑战,“艺术家不要惧怕时代带来的冲击,而是应该与时俱进。要考虑怎么能够更具创新精神,更多加入时代的印记。”李鑫也强调,架上绘画蕴含的有意境的绘画语言是不能被替代的。
同时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李鑫认为传承创新的担子很重,“油画在青岛有传承,我们会把这份传承延续下去。我也希望在油画绘画语言上与青岛的独特城市魅力相结合,有一个创新。”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贾小飞摄影柳栋
新闻推荐
20年前,邵女士搬进了位于浮山后六小区的这所房子。光阴荏苒,当时还挺“时髦”的厨房已经日渐“衰老”:灶台起皮、油烟机噪音...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