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手不离机的孩子
[摘要]手机抢新年红包、线上视频网课、玩网络游戏、下载搜题APP……
这个寒假,手机成了不少孩子的标配,线上网课、手机抢新年红包、玩网络游戏、下载各种学习用的手机APP……让孩子们开启“人机一体”模式,因为需要上网课,手机、平板电脑只能交给孩子,但怎么能确保孩子不趁机打游戏,成了家长们需要攻克的难题。
现象
寒假开启“人机一体”模式
这个寒假,上小学一年级的小羽在妈妈的监督下每天都过得挺充实。上午9点,小羽会准时坐到书桌前开始练习写字、做口算题、读英语绘本、做练习题。此外,小羽的妈妈还给他买了好几门线上课程,斑马AI思维课、河小象写字课、叫叫阅读课、小熊AI美术课……每天需要坚持打卡。“孩子已经学了一年多的线下英语外教课,今年寒假因为疫情停课了,老师联系我说,寒假期间可以改成线上直播上课,我没有同意,因为孩子已经有太多需要在线上上的课了,不想再给自己和孩子增加负担,孩子整天盯着屏幕上课对眼睛不好,还是留点时间让他们玩玩吧。 ”小羽妈妈对记者说。即便这样,小羽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加起来至少两个半小时。
特别是春节那几天,亲戚朋友们在家庭群里发过年红包,这让小羽兴奋得不得了,整天捧着手机不撒手,生怕错过了抢红包的机会。为了抢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红包,小羽吵着让妈妈把手机上下载了抖音和拼多多,这下小羽可找着好玩的了,他自己从手机上发现了几个小游戏,“种树”“摘果子”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我们家的电视几乎从来不开,就是个摆设,不过每个人都有电脑,孩子用平板电脑上网课、看动画品,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网课外,这个寒假,孩子的书法课、美术课、围棋课也都是在网上上课,我大致算了一下,如果把每门线上课全上一遍,至少需要四五个小时,而且,孩子学习了大半天,提出看会儿动画片、玩会儿游戏的小要求,做家长的也不好拒绝,这么一来,孩子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和手机、平板电脑‘绑一起’了。 ”说这话的时候,二年级学生家长曹女士无奈地摇着头。
困惑
搜题APP“助学”还是“助懒”
小袁今年上初三,这个寒假,小袁的妈妈发现小袁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以前一道题不会做,她会琢磨很长时间,有时候甚至因为题解不出来急得抓耳挠腮。后来小袁告诉妈妈,她在手机上下载了个解题APP软件,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掏出手机一拍一搜,很快便可以得到答案及详尽的解题步骤。在小袁看来,相较等待老师的讲解或同学的帮助,使用拍照搜题APP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遇到不会的题问老师的时候,会担心老师说自己上课没有专心听,好多同学觉得找老师太麻烦,还不如搜题APP能马上解决问题。 ”小袁告诉记者,他的很多同学寒假里都在使用拍照搜题软件,主要搜索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因为这几门都是辅导机构的重点课程,解题的正确率会比较高。 “我觉得这类工具在搜题解题方面还是挺实用的。 ”小袁说。
对于小袁的做法,小袁的妈妈多少有些担心,她告诉记者,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作业难度已经逐渐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很多时候孩子问我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我更是一头雾水,因为自己根本就不会,这时候搜题类APP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家长解了燃眉之急,不过我担心孩子有了这个‘解题法宝’遇到不会的题根本不动脑,拿起来就搜,跟抄作业一样,并不是真正理解。 ”小袁妈妈说。
市民杨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初一,她告诉记者,当初为了孩子小升初,孩子做了大量的课外练习,这些练习中有些题目比较难,已经超越了家长的知识范畴,所以杨女士也会使用拍照搜题APP,先掌握解题方法,再告诉孩子解题思路,当时觉得这款工具挺方便和实用。不过她也担心,长期用拍照搜题APP来解决做题中遇到的问题,会让孩子形成“惰性思维”。 “他们不去努力思考问题,不去花力气解决问题,也不能收获解开谜题后的喜悦,这对孩子的成长和性格的培养是没有好处的。
挣扎
网游让孩子“爱不释手”
“孩子整天抱着电脑手机玩网络游戏,作业都不做了。 ”“我们家的也是,一玩起游戏来精神百倍,干别的事情却总是提不起精神。 ”“放假这两天孩子说跟同学约好了出去玩,结果就是去网吧组队打游戏……”春节期间,市民张先生和几个老同学一起聚会,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酒桌上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怎么“打捞”泡在网络游戏里的孩子。
张先生告诉记者,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影响他深有体会。张先生的儿子张鹏今年上高二,他说儿子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错,让他挺省心,但到了高中后学习成绩开始下滑,现在在班里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春节去亲戚家吃饭,孩子除了进门的时候说了几句过年好的吉祥话,其余的时间就是举着手机玩网络游戏。吃饭的时候长辈们都坐到了桌旁,他却还低着头玩游戏,叫了几次都没有反应。这让张先生很是生气,当着亲戚的面数落起儿子,“整天就知道玩游戏,将来没有大出息。 ”并一把夺过了儿子的手机。张鹏冲上前抢回手机,嘴里嘟囔着:“我没下线不能随便退出。 ”为这事,父子俩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儿子好几天都不跟张先生说话。
张先生的妻子试图跟孩子沟通,“好好学习,将来会有更多非常快乐的事情可做。 ”儿子有些满不在乎地说:“我挺快乐的,我靠打游戏就能赚钱养活自己。 ”张先生和妻子后来了解到,孩子不仅自己打游戏,有的时候他会在游戏群里接单,帮别人通关刷等级挣劳务费,每次三五十块钱。
行动
和孩子一起管理时间
青岛第七中学心理老师刘倩认为,现在是网络时代,手机既是联络通讯工具,又是娱乐和学习的工具,孩子无法彻底隔离手机,家长不能盲目地去戒除孩子与手机的联系。 “如果孩子开始沉迷游戏,家长首先要自我反思,自己是不是也经常玩手机?与孩子的沟通和亲子关系是否出现问题,让游戏有了可乘之机? ”刘倩建议,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增强自控能力。如果需要约法三章,也不是父母单方面规定的霸王条款,而是多商量,少强制,讨论一个让孩子愿意遵守能够做到的约定。
“孩子总是要接触手机的,那怎样让孩子从手机上学到知识,学会自律,得到成长就很重要,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多增强家庭亲密感,用高质量的陪伴替代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及时肯定孩子,鼓励他有效控制手机的能力。 ”刘倩说。
“父母应该利用假期,教会孩子们如何确定目标、管理时间,孩子如果沉迷于游戏,一定是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也找不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一碰到其他诱惑,就会被吸引走。 ”青岛六十八中心理教师陈值娥认为,压力大、缺少归属感、无法获得成就感是很多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家长要帮助孩子采用适当的方式减压。摆脱手机游戏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好孩子可能会出现“反弹”的心理准备,不能因为一时的反弹而否定孩子的所有努力,而是要多肯定孩子的积极表现,提升其自控力远离手机游戏。
新闻推荐
元宵节临近,想看花灯得抓紧了。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获悉,城内9组大型彩灯氛围展示将持续到2月28日(正月十七)。...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