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屏”如面

青岛早报 2021-02-18 07:17 大字

[摘要]聚

每年的正月初四,都是市民汪先生和几个铁哥们相约聚会的日子,但从去年开始,因为疫情不能见面相聚,他们干脆把聚会搬到了网上,“云聚会”让各自身处天南海北的几个好友如约聚到了一起。随着互联网及通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这两年来,“云拜年”“云聚会”等新的时尚走入市民的生活,在仍需疫情防控的时间里,“见屏如面”的方式更是成为很多市民沟通友情和亲情的主要方式,比如用一些提前录制好的小视频取代传统的串门拜年,用微信红包取代见面的压岁钱等,省时省力,也拉近了空间的距离。

新年聚会搬上网

“各自在家做上俩小菜,打开手机视频,举起酒杯互相庆祝,聊一聊去年,憧憬一下今年,喝到微醺,哪怕喝多了也能在家直接倒下睡,这样的方式也不错。”汪先生说,他和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铁哥们1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每年正月初四聚一聚的传统,因为大家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平日很难聚到一起,只有春节都回家了才行。

汪先生告诉早报记者,4人中除了自己在青岛,另外3人分别在临沂、上海和深圳,都是40岁的人了,正是忙事业的时候,除了偶尔因为出差等机会有交集外,4个人聚在一起的机会几乎没有。 “前些年大家都是单身的时候,轮流在家中请客,后来都结婚有孩子了,家里装不下那么多人了,一般是找个饭店一起聚。 ”汪先生说,每次相聚,他们4个人都要聊到深夜。去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暴发,虽然其他三人都回了青岛,但不能聚会,就尝试了“云聚会”。

“今年他们几个都没回来,我们继续‘云聚会’这种方式,而且比去年更完善了。 ”汪先生说,为了和哥们好好聊,他还特地买了个手机支架。 “老婆孩子们叽叽喳喳互相问好后,我们哥四个就开始慢慢举着酒杯,和以前一样聊起来,工作、生活以及其他认识的同学、朋友的各种八卦,聊得一样很火热。 ”汪先生说,体验起来,除了偶有网络卡顿,其他都很好。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也不在乎桌上的饭菜了,叙旧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

汪先生说,他们也约好了,明年如果没有空回来,继续用这种方式相聚。 “虽然疫情结束后大家会有见面的机会,但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朋友们都已在外地安家,见面相聚的机会越来越少,这种‘云聚会’的方式会成为我们的常态。 ”汪先生说。

“云拜年”秀出花样

今年春节,手机里收到的各种拜年的小视频多了起来,取代了传统的短信、微信图片等形式,看起来更亲切一些。 “见字如面的说法已经有些老套了,连线视频或者录一段小视频,见 ‘屏’如面才是与时俱进的打开方式。 ”市民高女士说,她在春节期间收到了上百个拜年的小视频,逐个打开,听听朋友们的声音,看看他们幸福的表情,的确和见面差不多。甚至连住在隔壁小区、经常见面的发小也发来拜年小视频凑热闹。

“举着手机就把春节过了,拜年省时省力,还不缺乏仪式感。”市民李先生说,他录制了好几个版本的小视频,给不同的人发过去,都收到了很好的回应。 “给长辈、老师们拜年的视频要正统一些,吉祥的话语以及认真的态度最重要;给同学、朋友们的拜年视频可以随便说几句俏皮话,更能拉近距离;给小辈的视频要有长辈的稳重,多关心他们的各方面;给同事和客户的拜年视频会添加一些工作方面的元素……”

高女士说,今年大家都响应倡议尽量少出门,连孩子的学校里也开展了录制拜年视频的比赛,家长和孩子一起录制精美的视频,发到班级群里一起热闹。“有说的,有唱的,有演奏乐器的,还有些厉害的家长会做视频特效。 ”高女士告诉早报记者,看完孩子班级群里的短视频大赛,学到了很多春节知识以及视频制作的技能。

除了录制群发的小视频,和亲人的视频连线也让远在外地的亲人有了 “见面”的感觉。 “今年不能回老家过年,提前给老家的父母买了智能手机寄回去,一点一点教会他们如何连视频,远在老家的父母第一次和孩子们连上了视频,一晚上抱着手机没放下。 ”市民胡先生说,有了这样的方式,独自在吉林老家过年的父母就不孤单了,多少弥补了他今年不能回家的遗憾。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新闻推荐

公交司机路遇火情勇出手 他们被央视三个节目点赞

本报2月17日讯日前,央视《新闻直播间》《今日环球》《中国新闻》三个栏目,先后以“山东青岛:路遇火情,公交司机果断出手”为...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