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团圆 也心安

青岛早报 2021-02-09 06:06 大字

“今年春节不回老家了,担心父母觉得孤单和失落,该怎么安抚他们? ”“10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一直跟老人留在老家,我们两口子在青岛工作,过年孩子会不会不高兴? ”……春节不能团聚时,如何帮助自我和亲人进行心理调节呢?日前,记者采访了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潘惟华,为大家带来一份春节心理疏导攻略。

距离遥远也能陪伴孩子

王海夫妇来青岛工作有七八年了,去年过年没回成老家,今年也决定留青过年。 “我们平时工作忙,两个孩子只能放在老家。”王海告诉记者,大儿子今年10岁,听母亲说从放寒假后,喜欢整天拿着手机上网玩游戏。 “我们更想小女儿,每次跟她视频,就看到孩子在奶奶怀里开心地喊‘妈妈、爸爸……’,心里蛮不是滋味。”王海盼着春暖花开时回家看看两个孩子。

“有人感觉不回家过年就没年味,其实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打破这种心理障碍。 ”潘惟华介绍,现在通讯方便,大家可以线上拜年,还可以“隔空吃年夜饭”。潘惟华建议,为了避免孤独、失落,大家记得打开电视,放些音乐,让房间热闹起来,然后煮一盘饺子,增加仪式感,边吃饭边和家人连视频 “见屏如面”。如果有机会,也可以约几个老乡,做几道家乡菜,用家乡话聊聊生活工作。

而与年幼的孩子分离,父母更应该加强沟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可以经常电话、聊天、写信、发视频等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假期生活,及时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防微杜渐,避免假期综合征、网络依赖等问题。

“在沟通上要讲究策略与方法,真正了解孩子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鼓励孩子适当参加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 ”潘惟华建议,尤其不要让孩子感觉父母在外工作只能为他们提供物质支持,心理和精神的关爱和支持不能少。

及时化解父母焦虑失落

郝女士刚退休3年,前几天女儿琪琪打电话说要留在工作地杭州过年。 “我支持孩子,希望用这种方式为社会做一些贡献。 ”但郝女士坦言,内心的失落还是难掩,“这两天有点失眠,心里烦躁,还容易跟老伴儿吵架,很想宝贝女儿。 ”尤其是琪琪的姥姥姥爷已经八十多岁了,老人家也会唠叨,现在郝女士还得不停地安慰他们。

潘惟华提醒,就地过年并非排斥亲情与团圆,其实父母的焦虑都与子女有关,担心子女独自在外过不好年,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等,这就是“心连心”。所以,子女要多给自己的父母送去“定心丸”。因为父母们更需要年味儿,心灵更需要抚慰,健康更需要关注。第一,报平安:多和父母通电话或是视频,报平安,拉家常,这些对父母来说比吃补品还有用。第二,有事做:可以让父母在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看电视、种花草、听音乐修身养性,分散一些注意力可以更轻松。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一味陷在孤单和失落感中,对身体健康不利,就需要多与儿女沟通、多与老朋友们聚聚聊聊相互劝慰,都算是“疏导性解压”。“吃年夜饭时,可以和亲人视频连线,以防止对方凑合随便吃一口。”潘惟华建议,过节前后,老年人要多培养兴趣爱好、拓展社交圈,使自己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另外春节期间也要保持规律生活,如果发现老人有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就诊。

【专家妙招】

缓解压力 试试音乐和运动

潘惟华提醒,当消极情绪产生时,大家需要进行认知层次的调整,首先去接纳这种落差,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然后去接纳事实,认同并做出策略上的调整;告诉自己,虽然不能团圆,但自己做的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多看看眼前拥有的美好,积极去筹备过年物资,给自己制订一个过年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对年轻人来说,要达到缓解紧张和压力的效果,可以听音乐、做运动、做记录。音乐要这样听:选一首最喜欢的,反复专注地听,先听细节,熟悉后听的同时去关注内心感受,之后再去觉察自己身体的变化,如果能达到余音绕梁,效果就出来了。运动要这样做:在身体能适应的范围尽可能剧烈地运动,时间为30—40分钟每次,强度为出汗,频度为3—4次每周。

另外还可以试一试:1、把担心或紧张的事情说出来或写下来;2、专注地做你感兴趣的事情。 3、空闲时发呆或做做“白日梦”;4、打开你的视、听、嗅、味、触觉去“神游”一趟。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徐小钦

新闻推荐

冷静期满月,这些婚姻没“凉” 至少9对“准离”夫妻撤回申请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笑笑实习生矫文静随着《民法典》正式实施,自今年1月1日起,向民政局申请离婚时需要一个月的冷静期...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